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帝給我們容貌,但嘴臉要自己塑造
2013/03/16 20:42:25瀏覽194|回應0|推薦14

曾經有一位愛情文藝學家在演講時,表示世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人:看起來不美,相處久了就覺得她(他)越來越美

第二種人:看起來很美,但相處久了就美了

第三種人:看起來很美,相處久了之後就覺得更美

 

別讓自己太累!!人之所以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生活中總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

勇於放棄是一種大氣,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明呢?如果我們懂得取捨,能做到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那該有多好。別讓自己心累,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別讓自己心累,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洩,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一)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該記的,不該記得都會留在記憶哩,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為什麼有人說傻的可愛,可笑,因為她忘記了人們對它的嘲笑與冷漠,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所以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心所欲的快樂著,傻傻地笑。所以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做傻瓜,如果可以記住應該記住的,忘記應該忘記的,或者是忘掉從前,每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那該有多好,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那們的難。

(二)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得太多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習的陌生人,可還是會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其實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是自己修養不夠,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得太複雜,那樣子你會很痛苦,學會放下,放下一些所謂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對一切,讓一切順其自然,這樣你會讓自己輕鬆自在。

(三) 人之所以會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

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不要看到別人過的幸福,自己就有種失落和壓抑感,其實你只看到了別人表面現象,或許她過得還不如你快樂,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人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整天忙碌著,奮鬥著,得到了,開心一時,得不到時痛苦一世。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不完美其實才是一種美,只有在不斷的爭取,不斷地承受失敗與挫折時,才能發現快樂。

(四)人之所以會不知足,就是有著太多的虛榮心

俗話說:知足常樂,但又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人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著太多太多誘惑,我們不可能不動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面對著諸多的誘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會因此而迷失自己?但又說回來,有了知足,哪會有上進?代發展,生活在繼續,我們需要不斷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滿足於現狀,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裡,那還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五)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為沒有知足心

每個人對幸福的感覺和要求不相同,一個容易滿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很多層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對就越難,越是在低層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從低層跨越的層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強烈。幸福其實就是一份期盼,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現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只是這樣的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

(六)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想的太多

身體的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會影響心情,會扭曲心靈,會危及身心健康,其實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所牽累,被自己所負累的時候,只不過有些人會及時的調整,而有些人卻深陷其中不得其樂,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社會哩,生活有太多的難題和煩惱,要活的一點不累也不現實,不同世代的人有著不同的精神狀態,以前我們的物質生活很貧窮,但精神狀態卻很好,如今我們物質生活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卻匱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歡鑽牛角尖,讓自己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慮的太周全,這樣造成了我們活得累。

為了尋找幸福我們會許下一些諾言,可當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有些諾言是虛偽的謊言,但細想一下,就是這些虛偽而善良的謊言讓我們對幸福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其實承諾並沒有什麼,不見了也不算什麼,所有的一切有它的歸宿。

(七)幸福是自己的感覺,需要自己細細去體會

幸福的距離,有時候很近有時候很遠,以為就在呎尺,轉眼卻遠在天邊,平靜的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喝起來淡而無味,卻不知道正是它的純淨無瑕,才讓我們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這樣飄渺不定,卻也真實。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ef6886&aid=739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