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這是我搬家的日子,日記原本空白,也沒進圖書館。
拉著簡單的行李,我搭上104公交車往馬甸橋,十點多公車不擁擠。
下車後依照我上次來的記憶,找到該轉彎的標誌,一個彎一個角落的走過,找到那棟公寓,房東姜女士正等著我,她說:行李放床鋪底下,貴重物品放進鐵櫃裡,周六、周日全日可以洗澡,周間晚上六點之後洗。這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不要相信任何人,東西不能交任何人幫你保管。
笑一笑,我說:我要出去聽演講了,在文津路國家圖書館舊館那兒,怎麼搭車呢?
房東熱心的幫我問男生宿舍那邊的男孩子,回說:在”馬甸橋北”搭55號車。
我依照房東教的路線走,倒也順利的搭上車。但是我不知道該在哪一站下車,便問了一位看起來斯文的先生,他以回憶式的方式,東拼西湊的教我在哪一站下車,然後轉搭哪一路公車,我說,下車後直接走過去要多久,說二十分鐘吧。我有的是時間,便決定步行過去。(事實上十分鐘就到了)
國家圖書館舊
館是古建築,宮殿式格局,現在稱「古籍館」。走進去自己彷彿是文淵閣大學士似的,但我只是來聽演講的升斗小民。找到臨瓊樓,登二樓坐下。這個演講廳氣勢不凡,聽眾的用的桌子、椅子都是國會議員級的,講台、窗簾自有它的水平。不管這些,冷氣開著,心平氣和的等著。
今天的講題:「伊朗歸來話伊朗」之七
主講人:林梅村(北京大學考古文學院教授)
開宗明義說:引用中國近代代四大使學家之一陳垣的話:研究一個時代的美術必先研究建築遺物。(原文:凡考一代之美術,必兼考其建築遺物,顧吾國言建築者向無專書,而元西域人建築之存於今者尤罕。)
「伊朗歸來話伊朗」講座分七次,這已是尾聲,談的是波斯文明對中國建築的影響。
談起波斯,就得從蒙古人說起,蒙古人建立的帝國橫跨歐亞兩洲,政治上殘暴、經常做毀城滅族的事,但是有一個原則:有手藝的人不殺。元人對人的分等為:1.蒙人2.波斯工匠(穆斯林)3.北人(金人、契丹人)4.南人(漢人)。13世紀波斯工匠被蒙古人劫掠來到東方,在蒙古汗國首府哈喇和林興建伊斯蘭教清真寺、土耳其浴室、並用波斯風格的藍琉璃磚妝點萬安宮,從而將波斯建築藝術傳入蒙古高原。西元1260-1267年間,波斯建築師也黑迭ㄦ丁參與了元上都和元大都的規畫設計,將波斯建築理念引進了中國內地。這一段歷史與文明的發展,我後來問了北京朋友,他們對此十分生疏,可說完全不知。但是以我在內蒙旅行時,市街的街景與澡堂(浴室)的觀念來看,是有很大的關聯。待以後在有機會到蒙古高原探訪時再進一步究竟。
後半段介紹了歷史上幾個有名的浴室,如16世紀奧圖曼帝國女蘇丹哈斯吉‧呼倫的呼倫浴室,哈拉和林(Karakorum)的混堂(澡堂),我聯想起在英國時,到Bath參觀的羅馬浴場,其異同之處必有一些趣味。啊!英國的遊記一直擱著沒寫,而我過兩天又要到巴塞隆納去玩了,敲敲腦袋…….
林梅村老師很有號召力,這一場演講坐無虛席,他專業而謙虛,演講前介紹了幾本相關閱讀的書籍(非他所著),我感覺,稍稍呼應了我的內蒙之旅,並激起更深入探訪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