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25 09:54:43瀏覽135|回應0|推薦0 | |
已是深夜,準確的說已是凌晨,窗外靜夜無邊,我無眠。 起身穿上衣服,來到自己的小小的書房,在寂靜的燈影下,打開電腦,翻閱曾經的舊文,有如重溫舊夢,我的腦際,浮現出寫作這些文字時的情景,些許快樂,些許懊惱,深深地印記漸漸浮出。 曾經,我有用筆記日誌的習慣,一本本發黃的紙箋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那些小文自認為是率真且唯美。率真,雖有悖於“含蓄”,但平淡中含有從容;唯美,雖無華麗的辭藻,卻樸實中顯現出天真。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這是李白的詩,我雖不懂詩律,但我以為即是李白之作就應該是古詩,語法句式,卻又很“白話”,亦可以視作白話詩,簡約至極,許多許多的求索,就濃縮在短短的幾行之間。 我的文字不能稱之為文學,充其量算作業餘愛好者的大白話文,不說日誌,就算自己寫首小詩,寫篇小散文,也只是心裡情感的簡單發洩。我以為,文學就源於情感的抒發,源於美的誘惑,一段美麗的生命航程,便有一段美麗的故事,就散落在平淡的日子裡,將那些散落的美淘淨,就是文了。 我喜歡去小溪邊看游魚聽流水,我喜歡到田野觀小草聽鳥鳴,我喜歡攀山崖聽風聲聽林籟。這些,都是詩意的美,總能給予靈感的迸發。 有朋友明確表示喜歡我的文字,說雖沒有翻山倒海的大家氣勢,卻也具備小橋流水的清涼愜意。我得意還有點小意思。莫非是兩顆心靈是一條河的兩岸,彼岸有人踏歌而至,文便成了與之心靈相通的橋樑? 靜坐書桌前,讀文、寫文、改文,本就有一種意境,有時漸入佳境,有時走入夢中。我想,古代詩人未必知道有詩神,但曹植之“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那女子便是賦其靈感的詩神吧。古人尚有斗酒詩百篇的佳話流傳,我想,一氣百篇,即便有此奇蹟,好詩一定不多。 寫文如駕車,剛開始很得意,駕著車跑得很快。久了,便謹慎。寫文就是這樣,乃至不敢動筆的時候也有。寫了,過些日子,再看,又覺好的太少。 我由記日誌、寫隨筆到寫小說,一直在循序漸進的挑戰自己。我想,為什麼小說要叫小說呢?就算是長篇,還是要叫“小說”。所謂“小”,原來就是“細節”,因其細,便稱小,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的其他形式的文字呢,也應該從“小”著手,從“細”著眼,把握住感情,細如涓涓溪流,山巒、水紋、草色、鳥聲,盡可馳目、入耳、盈懷。 寫作實際就是傾述,傾述的世界很小(也很大),幾乎沒有旁人,用最簡單的話表達感情。 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說,簡單就是一種回歸。在寫文的時候,感情常常是複雜的、多變的,我用最簡單的幾句話,把那種複雜的、多變的感情講清楚。我以為,這就是文了。 靜夜很靜,思緒飄飄,喜歡寫文,便思文,不知我的所想所思是不是正確,但我固執的認為,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您說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