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2 10:15:57瀏覽480|回應0|推薦8 | |
什麼叫話頭。話就是說話。頭就是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即是一念未生之際。一念纔生。已成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沈。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迴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 要咬定一個死話頭。教你咬得緊緊。剎那不要放鬆。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處。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萬念。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惡毒在身。非開刀療治。難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後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屍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并無奇特。如果你要說。看念經的是誰。看持咒的是誰。看拜佛的是誰。看吃飯的是誰。看穿衣的是誰。看走路的是誰。看睡覺的是誰。都是一個樣子。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由此你我知道。看話頭就是觀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就是觀心。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圓照清淨覺相。』清淨覺相即是心。照即觀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觀佛。觀佛即是觀心。所以說。「看話頭。」或者是說。「看念佛是誰。」就是觀心。即是觀照自心清淨覺體。即是觀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覺。即佛。無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無往無來。就是本來現成的清淨法身佛。行人都攝六根。從一念始生之處看去。照顧此一話頭。看到離念的清淨自心。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從此晝夜六時。行住坐臥。如如不動。日久功深。見性成佛。苦厄度盡。昔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同參們。這是過來人的話。是真語實語。不是騙人的誑語啊。 然而為什麼現代的人。看話頭的多。而悟道的人沒有幾個呢。這個由於現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學者對參禪看話頭的理路。多是沒有摸清。有的人東參西訪。南奔北走。結果鬧到老。對一個話頭還沒有弄明白。不知什麼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一生總是執著言句名相。在話尾上用心。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內外。如虛空的不動而遍一切處。所以話頭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壓。提上則引起掉舉。壓下則落於昏沈。違本心性。皆非中道。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為極難。我告訴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費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認得妄想。不執著他。不隨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續。則妄想自離。所謂『妄起即覺。覺即妄離。』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從何處起。妄想無性。當體立空。即復我本無的心性。自性清淨法身佛。即此現前。究實言之。真妄一體。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煩惱。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別。不必欣厭。不必取捨。此心清淨。本來是佛。不需一法。那裏有許多羅索。——參。 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拐杖。何謂疑情。如問念佛的是誰。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還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著了還有口。為什麼不會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什麼樣子。卻沒處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誰」上發起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斷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初用心時必定靜中比動中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別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動中或靜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念佛是誰」四字。最著重在個「誰」字。其餘三字不過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飯的是誰。痾屎放尿的是誰。打無明的是誰。能知能覺的是誰。不論行住坐臥。「誰」字一舉。便有最容易發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纔有。故誰字話頭。實在是參禪妙法。但不是將「誰」字或「念佛是誰」四字作佛號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佛的是誰。叫做疑情。有等將「念佛是誰」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彌陀佛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亂想。東尋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於欲升反墜。不可不知。 初心人所發的疑念很粗。忽斷忽續。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僅可叫做想。漸漸狂心收籠了。念頭也有點把得住了。纔叫做參。再漸漸功夫純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覺得坐在什麼處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單單疑念現前。不間不斷。這纔叫做疑情。實際說起來。初時那算得用功。僅僅是打妄想。到這時真疑現前。纔是真正用功的時候。這時候是一個大關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這時清清淨淨無限輕安。若稍失覺照。便陷入輕昏狀態。若有個明眼人在旁。一眼便會看出他正在這個境界。一香板打下。馬上滿天雲霧散。很多會因此悟道的。(二)這時清清淨淨。空空洞洞。若疑情沒有了。便是無記。坐枯木巖。或叫「冷水泡石頭。」到這時就要提。提即覺照。(覺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亂。即是定)單單的的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動。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煙。一線綿延不斷。用功到這地步。要具金剛眼睛。不再提。提就是頭上安頭。昔有僧問趙州老人道。「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曰。「放下來。」僧曰。「一物不將來。放下個什麼。」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說這時節。此中風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說可能到。到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這地步的人。說也沒用。所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不獻詩。」 照顧話頭與反聞聞自性 或問。「觀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怎見得是參禪。」我方說照顧話頭。就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迴光返照。這「不生不滅。」(話頭)反聞聞自性。也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反聞聞自性。「迴」就是反。「不生不滅」就是自性。「聞」和「照」雖順流時循聲逐色。聽不越於聲。見不超於色。分別顯然。但逆流時反觀自性。不去循聲逐色。則原是一精明。「聞」和「照」沒有兩樣。我們要知道。所謂照顧話頭。所謂反聞自性。絕對不是用眼睛來看。也不是用耳朵來聽。若用眼睛來看。或耳朵來聽。便是循聲逐色。被物所轉。叫做順流。若單單的的一念在「不生不滅」中。不去循聲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顧話頭。也叫做反聞自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