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篇小說《天上人間花魁之死》精彩片段【二】
2022/08/20 01:40:13瀏覽288|回應0|推薦9

長篇小說《天上人間花魁之死》精彩片段【二】

 

    ——隨筆·四千七百六十七

 

  繼續。「《天上人間花魁之死》精彩片段【壹】」,說得是警方查抄天上人間的場面和鳥瞰京城的夜景(恰巧,兩部分在壹起,中間只有壹行空白)。

  今日展示的,是烘托「花魁之死」氛圍。

  既然是「精彩片段」,就該摘其要;如是,字數就少了點。

  這樣,我用風北吹當年、寫的、對《天上人間花魁之死》的評論充數,也省得大家白進來了。

 

              顧曉軍 2022-8-20

 

 

  ……

  「有人說,是妳家的三少,霸王硬上弓;完事之後,或許,還要想吃霸王餐……如是……」

  「我草!妳兒子編派我兒子?」

  「沒有的事。不是我兒子編派妳兒子,而是妳兒子昨晚可能真的就在現場。」

  「是誰說的?」

  「妳就別管是誰說的了,趕緊打個電話問問。」

  「妳咋早不說,早叫我打電話?」

  「妳讓我說了嗎?」

  紅歌趕緊掏出手機,撥通三少的電話,那邊的提示是「已關機」;再撥,還是「已關機」。

  紅歌又撥老婆高音的電話,撥通後那邊卻掛了。紅歌再打過去,那邊罵道:「我在睡覺,妳打啥電話?催命呀?」

  紅歌道:「妳趕緊起來,去三少的房間看看,在家不?」

  「怎麼可能不在家呢?」

  「妳先別說這麼多,趕緊起來去看看。」

  不壹會,電話那邊回道:「真的不在,咋得啦?」

  紅歌道:「不是壹兩句話能說清的。妳在家等著,哪兒也別去;我馬上就回來,回來再說。」

  紅歌收起手機、摘下鳥籠,就趕緊往家跑。

 

  天色,已越來越亮。

  新的壹天,已來到這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皇城的城墻根下。

  那早起的、遛彎的、遛狗的、遛鳥的、買菜的、上班的、有事或沒事的,都在議論天上人間花魁之死。

  京城裏天性助人為樂的哥們,更是每拉上壹個客人,就要免費介紹壹遍;而那些壹時沒拉上客人的,則更是紮堆兒議論著。

  版本,也從開始的花魁自縊、舌頭伸出三寸多長,到多半是那兩個小白臉見財起意、圖財害命,殺了花魁,再到偽裝成自縊狀、而後擺拍等等;最後,演義成:三少剛放出來,渴呵,估計又是霸王硬上弓;上完後,又沒有錢,便想吃霸王餐。

  皇城根上長大的人,有誰不是這般——小的,能知道眼前飛過的蚊子是公是母;大的,能知道那皇帝老兒今晚究竟睡哪個妃子。

  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如果不會侃大山、不能演義、不善於做個小腳偵緝隊,那還能叫、配叫京城人嗎?

  如是,專案組想到的,大家夥都想到了;專案組沒想到的,大家夥也想到了。最重要的,是專案組不敢想或想到了也不敢說的,到了他們這裏,那就不是個事。

  ……

 

 

飽含悲憫、意蘊深厚的大書——讀顧曉軍《天上人間花魁之死》

 

              風北吹

 

  讀了顧曉軍先生的長篇偵探小說《天上人間花魁之死》,不由驚歎不已,五味雜陳。以下錄之壹二。

  壹、真正的大書

  讀這本小說,初讀如看《三國》,見陰謀算計,布局破局,妳方唱罷我登場。再讀如看《水滸》,有各色人物躍然紙上,演繹其人生、展示其人性。掩卷之際,又覺如《紅樓》,繁華過盡後,唯余荒冢壹丘。再細品,卻似有《西遊》壹角,世間百態,紛呈出壹個神魔世界。

  讀第壹遍,我就註意到顧先生此書的壹個特點,線索可謂紛繁複雜、交織錯落,卻安排得壹絲不亂、絲絲入扣。

  小說以笨哥的噩夢為端,引出花魁之死,再以笨哥查找害死花魁的真兇為線索,壹步步推進,且將觸角伸到社會的角角落落,甚至國外。

  這本小說,以篇幅而論未必算大部頭,但可謂真正的「大書」。顧先生的生花妙筆,竟然如穿花蝴蝶般,在「天上」、人間,廟堂、市井,職場、官場,輿論場、生死場間翩然出入,又將如花美女與「拙笨」鐵漢間的柔情勾畫得那麼動人心魄!

  這樣的內涵與容量,若是壹般的作家或網文作者,不知會不會被渲染成幾百萬字的大部頭?當然,我更懷疑他們是否能理清《天上人間花魁之死》中的千頭萬緒。因,若將書中的線索完全展開,真不知是壹部多麼大的巨制。最重要的,則是這份道義擔當與悲憫情懷,不知是否還能保有。

  由此來說,真正的大書,並不是卷幟浩繁,而是要看思想性、藝術性是否壓得住、展得開、立得正。

  二、以不變應萬變,可得否?

  世間萬物都在變化。體現在小說中,便是草蛇灰線,伏延千裏,最終壹個大反轉,將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國》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變,《水滸》的上梁山、聚義、招安是變,《紅樓》的「食盡鳥投林,大地白茫茫壹片真乾淨」還是變,《西遊記》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雖最終都要變回其猴身,但是在他變化的過程中,故事推進,世事仍在變。

  在《天上人間花魁之死》中,始終吸引我且贊歎的,仍然是變。

  比如邢隊,出場時幹練、持正。而他還曾經是英雄,但他在從警後,卻走向了英雄的反面。正如不少故事表現的,屠龍的英雄,最終卻變成了惡龍。「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大浪過後,才知道誰是真英雄。

  再如王副出場,官威凜然,卻最終黯然地自殺於荒郊。他的遭遇,可以說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卻也是他自身有問題,所以「躲得過初壹,躲不過十五」。

  就連笨哥的父母,數次從八寶山「飛」來,也沒有能阻止笨哥和花魁的愛情,最終只能承認。從這個方面說,他們也變了。(斜眼笑)

  而沒有變的,只有笨哥對花魁的愛。這壹切的緣由是什麼?也許只是笨哥「笨」啊。

  但是,笨哥之所以被贊歎,卻是因「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笨哥這樣的人太少了。

  三、換個角度看問題

  小說中,笨哥、珊姐、作家都算是有壹定社會地位的人,但仍是小人物,「仗義每多屠狗輩」。

  更讓我念念不忘的,卻是顧先生借笨哥、珊姐及其他人側面刻畫的花魁。她美好如優雅的精靈。比如,「只要有富豪逗她、為難她時,總會被她用『我連眼前的茍且都沒法解決,還談什麼詩和遠方』、『妳羨慕我無牽無掛、壹身瀟灑,我羨慕妳有人等妳回家』、『行李箱裝不下我想去的遠方』等等的機智與俏皮而化解……」明著寫花魁的機智,但暗裏,又何嘗不是為花魁掬壹把辛酸淚呢。

  花魁,讓人不能不壹想再想。想她的美,她的善良,她的氣質,她的無辜,她與笨哥的愛情……越細想,越是歎惋。

  家中的不幸,讓她踏入天上人間;天生麗質,則讓她成為焦點。

  但又因處於聚光燈下,她最終死於非命。

  她,本應是天上的精靈,來到人間,卻遭到磨難。

  花魁的遭遇,讓我想到先生刻畫的那麼多美麗善良的女性,又想到現實中那麼多可愛的男孩子、女孩子,美麗的女性,俊俏的小夥……我禁不住要流下淚來。

  四、還沒想明白的

  小說中的人名,沒有確指,幾乎均以職業或外號稱之。如笨哥、花魁、邢隊、教授、富商、王副、警花、大美女、警二、警三……顧先生的這種安排,饒有意味,我覺得應該深想,但還沒想明白。

  其中的「警二、警三」,讓我想到傳統戲本裏的龍套角色稱謂「衙甲、衙乙」,或者現代劇本中的「路人甲、路人乙」,極簡練,極省筆墨,卻又意味深長。他們當然有個性,並非千篇壹律,正如《水滸傳》中押解林沖的公人董超、薛霸。

  又如小說中的邢隊、王副,其實各有個性、心思、算計等,然,顧先生卻偏要將他們簡單成邢隊、王副,這是否在有意突出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及普遍性等?

  而小說高潮處——警方收網的壹系列動作,讀來真是解氣,邢隊暗中的布置被挖了出來,附帶還有其他的成果,這其間,警方、高科技、警惕性強的群衆,都在出力,自不必多說。只是,被網在這彌天大網中的,除了邢隊和他的同夥,還有誰呢?

  再說小說裏的壹個案中案。案件中,散布謠言者自是受命於邢隊,而讓謠言散布開去的,卻是無數的普通人。都說「雪崩的時候,沒有壹片雪花是無辜的」,但,還應有真正無辜的人吧。

  五、我的「亂彈琵琶」

  顧先生的《天上人間花魁之死》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是寄寓在長江邊上的南京。曹雪芹在被抄家之後,於京城成書;顧先生則是在被「請」之後,於六朝古都改寫長篇小說。曹雪芹寫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顧先生則以偵探小說形式寫當代中國的世情。

  曾經,魯迅評《紅樓夢》,有「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之語。雖然此人名不副實之至,但這句評語倒還算貼近。

  顧先生在小說中,大量化用了現實之事,也當是壹種用典。單是我看出來的,就有邢隊出逃、陳妻殺外國人、富商說陳市有10套房而後查無實據……這些「典故」的考證,就交給「索隱派」去做吧。而我想的是,不知若幹年後,會不會出現對《天上人間花魁之死》中典故的查考和爭論?當然,若發生這樣的事,則說明,公衆對於先生是信服的,而先生的思想理論和文學作品也真的傳播於天下了。

  於此,當先浮壹大白!

 

               2019年8月19日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9c93f29&aid=17690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