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淨心
2010/07/29 08:07:23瀏覽373|回應1|推薦0

寂光遍照,身心清涼。佛無所說,契機而已。

/

( 創作散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400108&aid=4186741

 回應文章

碧潭釣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離相
2010/07/29 08:11

淨空法師  講述

1 我們聽經、讀經,要用什麼態度?馬鳴菩薩告訴我們,第一個要離言說相。言說是言語,言語記錄下來是文字,不能著這個相,這要放下。

2 連記憶都不需要!你記是分別,是執著,所以不需要記;領悟,聽了覺悟,這個才重要。

3 第二個要離名字相。什麼叫佈施,什麼叫般若,什麼叫法身,什麼叫真性,這些名詞術語,都不可以執著,為什麼?假的。

4 為了說話講解方便起見,溝通方便起見,佛用這些假名字。清淨心中一法不立,你要執著真的有這個東西,那就壞了。

5 第三個,不能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我想它是什麼意思」,一想就壞了。

6 一想,妄想就起來了!我覺得是這個意思,他覺得是那個意思,還去辯論,你說糟糕不糟糕?明白的人看你辯論,他在旁邊笑話,虛妄執著、迷惑顛倒,你沒有悟入。

7 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的時候,別的同學聽老師講經,寫很多筆記,老師不出聲。我聽經也寫筆記,我們是一個禮拜上一堂課,第三堂課上完之後,老師就把我叫到房間,他說:你寫這個幹什麼?我回答:好的東西我怕忘掉。

8 老師說:你執著文字相、言說相幹什麼?不要寫,專心聽,領悟在心,你到明年,你的境界提升了,你寫的東西一個字都用不上。我想想也有道理,就不再寫了。所以,我在那裏聽十年經,十年,老師不讓寫,教的什麼?悟處。

9 我的同學當中,最有名的周家麟居士,他是全部記錄,老師不說他,我也不敢問。到以後經驗告訴我:學生根性不一樣,哪種根性就用哪種方法。

10 我離開台中出家,老師心裏很難過,他說出內心的話,我很感動。他說:你在台中十年,我只選了兩個學生,你跟周家麟,你們兩個根性不一樣。

11 周家麟的古書念得多,他有漢學的基礎;我讀書,私塾念了兩年,早就忘光,沒有基礎。老師說我的悟性比他高,所以老師教我著重在悟性,教他著重在記憶。老師讓他寫筆記,不准我寫,就是要我專心聽。

12 我專心聽經,年年境界不一樣,我很感恩老師。為什麼?如果當初我在聽經時寫記錄,一定會分心,就很難做到《起信論》裏面講的原則。你想想看,我聽經記錄,有沒有著言說相?有沒有著名字相?有沒有著心緣相?統統著!

13 李老師告訴我,把筆記捨掉,專心來聽講,聽懂就懂了,聽不懂不要去想,為什麼?你想是妄想,絕對不是如來真實義。

14 看經也是如此,看得懂的,你讀誦的時候懂就懂;不懂,千萬不要去想,你那個想不是如來的意思,是你的意思。你把你的妄想當做如來真實義,那就錯了。

15 所以古人講得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千遍是什麼?心定了。定生慧,智慧開了,一接觸就通達明瞭,就跟惠能大師的境界相同。

16 古人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話是實話。可是現在的人,你跟他講這個,他不相信,這怎麼行?這怎麼能學到東西?什麼原因?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根深蒂固,不這樣學,他學不到東西。

17 佛家講上中下三根,我們在台中求學十年,不曉得,到以後慢慢自己契入才知道。知道之後,對老師感恩的心就大幅度的上升,才知道老師不簡單,老師是因人施教。我們同班的學生不多,二十幾個人,他對每個人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所以每個同學成就不一樣。

18 二十個學生當中,一半以上不但不進步,還退步了;能保持進步的人不多,非常不容易,這裏頭有真智慧、真功夫。功夫是放下,智慧是看破,我明白這些道理,我都把它說出來,毫無保留。

碧潭釣客(d400108) 於 2010-07-30 07:42 回覆:

淨空法師:放下執著才能脫離輪迴

碧潭釣客(d400108) 於 2010-07-29 08:30 回覆:

淨空法師  講述

  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聽經聞法要用什麼態度去聽?他老人家的標準首先是「離言說相」。聽可不可以聽?當然要聽。如果不聽,你耳根不起作用,那就變成木頭、石頭。你有六根,當然就要有作用,有體一定要有用;有體無用,這是錯誤的。小乘人他不用,他入偏真涅槃,佛說他焦芽敗種。凡夫用得不恰當,這是錯誤;小乘人怕生煩惱,不敢用,也錯了。一定要學菩薩,菩薩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盡量發揮它的作用,但是沒有分別、執著。

  「離言說相」,不要去分別言語、音聲,聽經聽義理。這是用言語、音聲來傳達義理。言語、音聲是工具,我們不要工具,我們要的是義理;譬如車子送貨物來,我們是要貨物,不是要車。傳達心性!以心印心,這樣變成傳而無傳、無傳而傳。佛覺,我們迷,他用一種善巧方便教我們破迷開悟,這叫說法。我們果然迷破了,覺悟了,這是真正聞法,真正覺悟。如果你要是執著在言語、文字上,你永遠不會開悟,為什麼?你執著在工具上,這個錯了。

  第二是「離名字相」,名字就是指術語,佛教裡面名詞術語很多。我們講「佛」是個名字、「法」也是個名字、「僧」也是個名字、「佛教」也是個名字、「彌陀經」也是個名字,統統都是名字相。名字也是表法的,傳達義理的。會聽的人,聽教理,這是第一等人,一聽就開悟。教理如果聽懂了,就是禪宗裡面講徹悟,大徹大悟,一通一切通,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的,因為它是一個理。你要是聽到教理,那就一通一切通。這一段就是講的理,稱理,會歸自性,自性是理上的。

  所以最上等的,他是聞教理。次一等的,沒有程度,那就聽教義,教義也是理,但是這個理不圓,是一部分。譬如淨土宗,淨土宗這個道理他知道,其他宗的道理他不曉得,世間法這個道理他也不能完全相通,那他也不錯,他能通達一部分,這個還是可教!如果連教義都不能通達,聽了就著在言說相、名字相,聽了做筆記寫了一大堆,然後他也會講,講的時候拿筆記來講,離開筆記就不會講!這樣子學法,他用了許許多多的功夫,充其量是學一部經,這一部經他會講,換一部就不會講。如果真正能通達教義,他能講《大藏經》裡頭一部分,與這個教義相通的他都能夠講,他都能夠體會。如果明瞭教理,那就一切經全無障礙。

  這些都是從前我在台中李老師教給我的。因為我最初聽經寫筆記,他把我叫到房間給我講這個三等,他說:你要學哪一等?我自己想一想,那個理,上根,我沒有辦法;但是教義,這中等的還行。以後就不寫筆記,我跟他十年沒有寫筆記。跟同學們一起複講,我也不用筆記,完全憑自己體會到的意思。所以他講經,我全部精神貫注聽,我要把它聽懂,懂了之後,我喜歡怎麼講就怎麼講,我明瞭了,意思我懂得了。甚至我講的時間比李老師用的時間還長,為什麼?理我懂,他三句講完,我可以用十句把它講完,我講得更詳細。所以你要懂得義理,不要著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

  第三是「離心緣相」,就是自己在那裡推敲、研究,這是你心在攀緣。佛法,不能研究!研究是用第六意識。佛法,不但是禪宗叫你參,教下又何嘗例外!什麼叫參?心是不落印象,意是不執著,識是不分別。因為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執著,第八識落印象。不用心意識,換句話說,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這才叫參!參究跟研究大大的不相同。

  參究,就是《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所講的修行方法「入流亡所」。觀世音菩薩那個方法,從初發心一直到無上菩提統統用這個方法,「入流亡所」就是離心意識,能所雙忘,純粹用內照的功夫,《心經》裡面講「照見五蘊皆空」。他是用觀照,觀照功夫深了就照住,觀照是初學,照住就得定,心地就清淨,功夫再往上提升就照見;這三層功夫,念佛人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他這三個境界完全相同。功夫成片就是觀照,事一心不亂就是照住,得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亂就是照見,跟《心經》上講的境界完全相同,就是《金剛經》的境界、《大乘起信論》的境界、《楞嚴經》的境界,這幾部經論境界都是相等的,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菩薩的境界。

  至少我們要知道,盡可能的慢慢把它遠離。諸位要知道,離言說相不是叫你從今天起不說話,也不聽人說話,那你把這意思就搞錯了。是叫你心裡不要執著,傳達這個意思,我意思懂得了,我不著言語。真正能做到這一點,佛門裡許許多多爭執沒有了。譬如古人翻譯的經,《彌陀經》有兩種翻譯,當然兩個人翻的不一樣,如果你著文字相,麻煩就大,兩個人一定爭執;不著名字相,意思對了就可以。譬如你們兩個人從美國同一個地方來,現在要叫你給我們大家介紹美國的情況,你們兩人講的決定不會每個字都相同,但是你們講的意思一定不錯,為什麼?都是親見的境界。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翻譯,不能說這個譯得對,那個譯得不對,那你就著相。當然譯的時候,有的人譯得詳細一點,有的譯得簡單一點,這是可能的,可是它的意思決定沒有出入。這是教我們心裡不要著相。名詞術語決定要用,不用就麻煩了。為什麼這麼多的專用名詞術語?為了解說方便;每個行業都有它專門的術語,為了表達方便,這工具是要的,可是你不能執著。心緣,實在講就是妄想,你聽到這個言語、看到這個名字,在那裡打妄想,就錯了。

  「離一切法差別之相」,這是總括來說。確實離開一切分別執著,萬法平等,法法皆如。《法華經》上講「十如是」,天台大師把它展開演繹成為「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一切法差別之相。「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一切法裡頭都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就是平等相、清淨相,一相。《華嚴》裡面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這是自性法寶。

  所以要知道,佛給我們講種種差別就是無差別,為什麼?體上沒有差別。從無差別裡面說了許許多多的差別,佛為什麼這樣說?是教我們瞭解自性的體相作用不可思議,所謂無量智慧萬德萬能全都是自性的德用,叫我們去明白、體會到這樁事情,這也就是佛法教學裡面所講的善巧方便。這個善巧方便,一定需要真正入理之人,入是契入,理就是性理,他才會用,用得像佛菩薩一樣的恰當。如果沒有入理,完全用自己妄想執著來運用佛法,那就弄巧成拙。曲解經義,不但不能自利利他,是自害害他,這就是佛法裡常講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