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7 07:34:55瀏覽564|回應1|推薦23 | |
建立愛的習慣 重話可以輕說;急話可以緩說;硬話可以柔說。 台灣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當他接受訪問,何以能擁有突破瓶頸,不斷創新的精神時,他語重心長地說:「其實成功是有脈絡可循的,就是要把突破瓶頸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當成是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這話多麼發人深省!是的,樂觀進取的好習慣,會幫助我們逐步達成目標,邁向成功;相反地,消極頹喪的惡習,就像一把無形的沉重枷鎖,將我們禁錮在灰心失望的深淵中,無法享受自信快樂的人生。 於是乎,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為了兒女將來能有成功的未來,平日除了忙著餵飽他們之外,似乎還具有一項偉大的天職,就是隨時得像個私家偵探似的,整日仔細地東搜西尋,觀察孩子是否有些什麼壞習慣,然後夢想著自己能像童話中的仙女一樣,輕輕地揮一揮魔杖,就能把他們的各種壞習慣連根拔除,將調皮麻煩的小搗蛋,立即變成循規蹈矩的可人兒。 但是我的美夢可從來沒有實現過,倒是在和兒女一起成長的歲月中,不但發現了孩子們有不少的小毛病,也察覺到自己囉嗦嘮叨的壞習慣,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改善。因著許多次「愛之深,責之切」所帶來兩敗俱傷的後果,讓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原來許多「愛的習慣」也可能有所偏差,是需要修正改進的。 名作家杏林子女士曾說過,談到「愛」字,恐怕還是咱們中國人的老祖宗,將它詮釋得最為傳神,也最有意境,因為這個「愛」字,乍看之下,不正像把「心」放在「受」的裡面嗎?它似乎一針見血地提醒著我們,「愛」就是要接受對方。因為一顆願意接受的心所流露出的愛,無論對人或對事,必然多了一份真實體諒與包容;言行舉止之間,自然也會多含幾分圓融與溫潤。 真愛是接納 所以真愛會讓我們打從心底接受兒女的各項本質,包括了他們的外表、個性與天賦,並相信他們都是上帝手中最美好的傑作。於是當有人帶著不解與惋惜的口吻問我:「唉呀!你的孩子怎麼這樣小就開始戴眼鏡啦?」我能輕鬆自然,滿懷感恩地答說:「因為上帝給他們的眼球比較長一點啊!還好除了有點兒近視,眼睛沒有什麼其他的問題。」因著真正在愛中接受孩子的外表,了解到無論高矮胖瘦都是神奇妙的創造,便能幫助我們養成凡事謝恩的「愛的習慣」。 若是我們能真正地接納孩子不同的個性、天份及興趣,自然就不會拿他們來和別人比較,或是強逼他們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以致能為他們設定合理的標準,選擇合適的教材或活動,不但使孩子可以因「做得到」,享受成功的滋味,並能從常常受到肯定的經驗中建立起自信心,及健康的自我形象,我們做父母的,也將會不知不覺地養成經常鼓勵與稱讚孩子的「愛的習慣」。 關心對方感受 愛,除了心裡接受之外,還要關心對方的感受,換句話說,就是因著愛而特別地留意彼此溝通的習慣。我們常常以為面對的既是至親的家人,或深交的好友,話語的表達就可以隨便,只顧自己說得痛快淋漓,而完全不管對方的感受,等到誤會或爭執發生時,再來懊惱或生氣。 尤其是當我們一昧地,用怒罵責備或嚴厲批評,來向配偶或兒女表達自己的關心時,便是完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然而,真實的愛卻會激勵我們,願意養成傾聽的好習慣,並且竭力地去了解並體諒他人的感受,所以每當提出警戒或規勸的話時,為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語氣和用詞就得多加斟酌,自然就會逐漸養成重話輕說,急話緩說,硬話柔說的「愛的習慣」啦! 如今許多在北美的新移民,因從小就已養成了吃苦耐勞,努力進取的好習慣,總是忙著隨時在各方面不斷地充實及提升自己;卻易忽略了平日該在言語的表達上,多多培養一些較為正面,真正能傳達愛心與關心的好習慣,以至於出言不慎,而破壞了在學校或職場的人際關係,甚至失去了家庭該有的寧靜與和諧。 養成愛的習慣 曾聽人說過:「習慣就像電纜,我們每天織上一條細線,時間久了,就無法折斷了。」所以我們若想養成「愛的習慣」,不妨先試著從每天給家人或朋友,一個肯定接納的態度,或是一句正面鼓勵的稱讚開始,並且對發生在周圍的事務,盡量以包容代替埋怨,將批評換成體諒,如此一來,習慣成自然,我們就能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為自己及兒女,蘊育出無論對人對事,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並能養成經常在言語行為中,自然地流露出恩慈、美善與祝福的「愛的習慣」!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