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節約能源不是活受罪
2007/08/05 20:50:55瀏覽110|回應0|推薦2

不可不思議---節能不是活受罪

張楊乾

    為阻止地球暖化,也讓自己習慣高油價時代,我決定提早適應這樣的生活,但不是過苦日子……

    今年入夏以來,我一直堅持回家後不開冷氣。即使受盡家人的冷嘲熱諷,我卻仍深信,人是可以藉由減少自己的用電量,進而拯救暖化中的地球。

    直到上禮拜,當整條巷子家家戶戶冷氣機的熱風匯成一氣從窗戶竄進我房間後,我的信念就如同額頭上的汗水般黏呼呼地糊成一大片。

    每產一度電

    排放半公斤二氧化碳

    但這也讓我領悟到一點──節能不該是活受罪。我可以勸我媽把冷氣調高一兩度,但不可能要求她和我一樣,每天得穿著汗濕的內衣起床。我可以試著告訴我朋友,一個月裡可以多幾天搭大眾運輸工具來上班,但也不會建議他們為了地球,天天走路到公司。

    讓能源作更有效的利用,應該才是節能的本意。

    不過,必須得先談節能的理由。

    很多人都知道,在台灣每產生一度電,就會排放出半公斤多的二氧化碳。且根據聯合國科學家的說法,這些排出的二氧化碳,正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而暖化將為我們的孩子帶來更為狂暴的天氣。

    此外,許多學者也擔心,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已達到每秒千桶規模。如我們持續如此消耗下去,只剩四十年可挖的石油,價格將可能隨時飆升到一百美元一桶天價。

    而被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雖正蓬勃發展,但實際要完全替代石油經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比如說,現在一片平方公尺大小的太陽能板,在日照充足情況下發電一小時,大約只能點亮三顆六十瓦的家用燈泡,有時一整天發電量,可能連供應一個小時冷氣的電量都不夠。

    所以,在地球暖化的陰影下、在新一波石油危機的威脅下、在新能源還是看得到用不到的情況下,節約能源是我們必須進行生活改革。

    但誠如我開頭所講,如果我們真的夏天都不開冷氣,或決定天天走路十公里上下班,這或許是個解決之道。但採用這樣的方式,除須很大的決心,也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不必改變所有習慣

    只是多想一想

    而且,就像二○○三年襲捲歐洲的熱浪,之所以會奪走了上萬法國人的性命,正是因為許多老人家家裡沒有冷氣,這才使得法國社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冷氣讓我們能在酷熱的天氣中繼續工作,這是一件好事。但是若開了冷氣,卻把溫度調在二十度,這就是浪費能源的行為了。根據能源局的數據,每調高一度冷氣,就能省電6%,如果把溫度設定在28度,再配合電扇使用,既能享受涼爽,也能為地球省下一些能源。

    我也曾看到網友寫到,她平時在冰箱裡會準備一桶冰塊,熱到受不了時就拿到房間解凍,天然的凍氣配合電扇,也有降溫的效果。

    所以,節能不是要你改變所有生活習慣,只是在做每件事時,想想有沒有讓資源更有效的使用方法。

    我有一位同事每天從木柵騎機車上下班,有次搭他的便車,發現他只要一遇到比較長的紅燈,自然就會熄火以減少怠速對汽油的消耗。同樣的路程,也許他就比別人多省下一兩公升的汽油。

    可以省的,為什麼要浪費?

    很多人習慣晚上在關上筆記型電腦時,即使電池已充好電,還是不願拔掉插頭,讓充電鈕的燈整夜亮著。此作法非但對電池壽命不好,且每個小時也都在浪費電力。想一想,即使只有兩瓦的電力,若一天二十四小時乘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聚沙成塔也是一筆可觀的消耗。

    阻止暖化

    習慣高油價時代

    我家目前已全換上省電燈泡、神明燈泡也已改為LED燈,整體的改裝花費也僅等同於五張電影票。目前我還正在評估,樓梯間的公共燈管是否要改裝電子安定器,而幾扇用了好幾年的玻璃,是不是要改成LowE玻璃,甚至是在牆壁裡填充隔熱的玻璃纖維球……。

    節能是我們阻止地球暖化最實際的作法,也是習慣高油價,不得不採的生活方式。節能絕非活受罪,卻讓我們扭轉「天氣愈熱──用電愈多──天氣更熱」的惡性循環。

    我打算從今天起,讓冰箱隨時存有一桶冰,可以用來為房間降溫。你手上有什麼節能好方法,可以貢獻給台灣社會嗎?一起來分享吧。(本文作者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138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