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的「白色沙漠」南極洲,今年突然熱鬧非凡,各國科考隊、聯合秘書長等紛往南極跑,在全球資源消耗日增壓力下,資源豐富且未開發的南極大陸再成各國覬覦目標,周邊國家直接插旗宣稱領土主權範圍,而低調者如中國,則以科考先行、探明資源分佈,為日後分配南極資源預作準備。
南極最近有多熱鬧,本月六日,俄羅斯第五十三次南極考察隊一百七十二人啟程前往南極,中國廿四次南極科考昨日出發,美國華盛頓大學月底將派出一支考察隊伍,美國南極考察隊明年將再赴南極,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智利總統、挪威首相也都宣布將訪問南極。
各國科考隊奔赴南極當然不是觀看皚皚白雪,所覬覦者是南極豐富天然資源。目前在南極發現的礦產高達二百二十多種,據地質調查測算,南極大陸及周邊海域的煤、鐵、石油儲存量均為世界第一位。
人口暴增帶來食物短缺問題,南極洲沿海是全球磷蝦最多海域,據估算,每年捕撈五千萬噸磷蝦,將不會對南極海洋生物鏈造成影響,而目前全球年魚貨量約一億噸,可見南極未來在人類食物供應的重要性,更別論煤、鐵等重要資源。
南極的豐富資源早引發各國覬覦,為解決紛爭,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阿根廷、智利與英國等十二國簽訂《南極條約》,規定南極洲僅能和平用途,現簽署該條約國家已增至四十六國,但《南極條約》僅凍結各國的領土主權要求,對附屬於領土的大陸棚權利則無界定,衍生出法律漏洞。
明年是《南極條約》簽訂五十周年,聯合國要求所有對南極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必須要在明年五月十三日之前提交條約修訂報告,而潘基文本月的南極行程,目的即是宣示南極應由聯合國管理的主張。
至於中國等各國科考隊伍在南極的活動,除今年是學術活動的「極地年」外,最終目的是透過設置長年科研站宣示「主權領域」,再逐步探明資源分佈,為日後技術開發南極資源做準備。畢竟,真要圈地,還須知道寶藏哪裡。
本則新聞由中時電子報提供 2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