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12 09:07:46瀏覽163|回應0|推薦0 | |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譚蓉去一家傳媒公司面試,其中的一道考題是:“《甄嬛傳》為什么受到觀眾喜愛?”對于廣大古裝戲迷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道考題,更是一個值得深刻探究的話題。
在“有收視易、有口碑難”的當下熒屏,76集古裝劇《甄嬛傳》卻將“高收視、好口碑”一并收入囊中。12月25日晚,該劇在BTV—4完美落幕,不僅一舉拿下頻道年度收視冠軍,更一掃此前宮廷劇留下的粗制濫造、膚淺惡俗的名聲。
12月6日起,《甄嬛傳》在北京地區開播,至收官之日該劇的平均收視率近9%,單集最高達%。在廣州、杭州等地,收視也一路走高,奪得當地電視劇收視冠軍,而且該劇還在觀眾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育華說:“該劇以大氣沉著的悲憫情懷,雍容典雅的陰謀殺戮,瘋狂驚悚的人性扭曲,超越了是非善惡的二元對立,激起了人性的彈性,寫出了人性在極端
境遇中可怕的變異,表現出個體命運在一個巨型的歷史面前,那種無助、無奈,還有悲慘的抗爭。”網友則紛紛表示,這部電視劇講述了真正的古代、還原了真實的歷史。
“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希望觀眾讀解到的,是現實意識和批判精神,不再把陰暗吃人的宮廷當作向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宮廷戲誤導想穿越回到古代。”《甄嬛傳》導演鄭曉龍如是說:“如果把皇宮拍得陽光燦爛,讓皇帝風流瀟灑,后宮佳麗美艷安逸,如果把封妃當嬪作為一件光榮而幸福的事,將宮廷戲全部偶像化,實際上是違背歷史、違背人倫,也違背了人性最基本的準則。”
《甄嬛傳》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原著是“架空”的大周王朝,電視劇則將其“落地”,置換為清朝雍正年間。故事圍繞生于官宦之家的甄嬛和好姐妹沈眉莊、安陵容展開,甄嬛因酷似先皇后的容貌與才情而被皇帝寵愛,開始了她大起大落、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歷史細節決定作品成敗
從創意到封鏡歷時3年之久,《甄嬛傳》一詞一句精雕細琢。寫史的用心讓其區別于時下很多建構在虛幻的歷史背景和戲劇環境下的古裝戲,沒有了俊朗瀟灑、風流多情的皇帝,沒有了青春偶像的味道,不再是把淺薄給人看,而是以沉穩古樸的影像風格、大氣寫實的手法,輔以厚重的歷史感,來譜一曲真實的后宮女子跌宕命運的悲歌。
《甄嬛傳》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正劇,但以鄭曉龍為主的主創人員沒少在歷史細節上下功夫。編劇流瀲紫、王小平透露,他們花費整整一年時間搜集資料,查閱過《宮女訪談錄》,了解宮女們怎么吃飯、怎么穿衣。劇中有一場戲是華妃睡著了,她的侍女只能靠在墻邊而不能躺著睡覺;皇帝和嬪妃行走路過時,太監、宮女必須面對墻壁;妃子們穿花盆底鞋,宮女們要穿平底鞋,不然走不快。
總制片人曹平說,《甄嬛傳》拍攝時間為5個月,后期制作卻耗時近10個月。“幾部同類題材的電視劇都是在我們進行后期制作時才開機,后來他們都開播了,我們仍未完成制作。”細節決定成敗,《甄嬛傳》在細節上的考究也得到了專家與觀眾的高度認可。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表示:“《甄嬛傳》自覺地追求文化品位,談詩論畫、操琴吹簫、踏雪賞梅,古典文化氣息即撲面而來。作品藝術上所體現出的精致,也反映出其歷史態度的嚴肅、負責。”
創作態度決定文化品位
“對于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來說,題材不是最重要的。”文藝評論家解璽璋說:“殊不知古裝、后宮也可以拍出歷史感,也可以抵達人性的深度;而現實、歷史也可能拍得很平庸,很淺薄。”
令鄭曉龍欣慰的是,廣大觀眾對這部劇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網友“橘子故事”在微博中評價:“一部宮廷劇,也是一部社會濃縮劇,現實的職場、社會不都如此嗎?”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李準說,新莊招牌觀眾常批評的后宮戲要么“無視歷史真實的基本要求,隨意顛覆、編織重要歷史人物的整體定位和相互關系”,要么“完全拋開對社會基本矛盾和當時歷史主題的揭示,主要用后宮的情感波瀾和權謀較量去揭示歷史發展”,要么“無批判甚至以玩賞的態度去展示、美化后宮生活中的爭風吃醋和權謀”,而《甄嬛傳》則完全不同于上述三者,它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簡單的欲望符號,而是被放在復雜的社會關系及其變化中把握。
電視作為當下影響力巨大的大眾文化傳播載體,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現代大眾傳媒,土城隆乳手術傳播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通過藝術鑒賞的方式,提高民眾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素養,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鄭曉龍說。值得欣慰的是,從電視劇《甄嬛傳》中,我們看到了創作者的職業操守和藝術擔當。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