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劉鶚--所著《老殘遊記‧二編》第三回:
「任三爺昨日親口對我說:『我真愛你,愛極了,倘若能成就咱倆人好事,我就破了家,我也情願;我就送了命,我也願意。古人說得好: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只是不知你心裡有我沒有?』」
《事物紀原》一書記載:武則天稱帝後,在冬月某日遊賞御花園,醺醉之中突發奇想,下了一道詔令 :「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她下令百花須在一夜之間在雪地裡盛開。
百花不敢抗旨,紛紛開放,唯獨牡丹認為花開有時,傲然不屈。武則天因為牡丹抗旨,一怒之下便將牡丹貶至洛陽邙山,牡花一落新土便著了根,來年春天在洛陽城開得滿山遍野,人們爭相移植栽種,從此,洛陽的牡丹便名聞天下了。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識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幹。
註 : 李白以牡丹喻楊貴妃,辭藻華美,玄宗感嘆再三,隨即令梨園子弟調撫絲竹,以備配樂。隨由李龜年唱這三首新詞。玄宗興致很高,親自吹奏玉笛配合李龜年的歌聲,每逢換曲轉調之時,則笛聲婉轉低迴,緩緩引渡,配合得恰到好處。貴妃手持七寶玻璃杯,一面淺嚐涼州葡萄美酒,一面含笑聆賞新曲。三曲奏遍,貴妃斂整繡巾,再三向皇上拜謝,玄宗龍心大悅。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蓉靜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白居易:
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唐朝人更愛牡丹,曾在牡丹花開季節,舉行牡丹盛會,長安人傾城而出,如醉似狂。宮中亦愛重牡丹,詩人李正封贊它為“國色”、“天香”,唐皇極為讚賞。“國色天香”亦從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號。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