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牡丹花中花 , 佇立三采陶 ( 已完成 , 未塗抹透明油漆前 )
2008/12/04 20:39:45瀏覽1041|回應1|推薦18

薛濤: 牡 丹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閑共說相思。
據文獻記載,鶯歌的陶瓷主產創始於清嘉慶九年(一八0五)。至於創始人為何,則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根據較早日據時代日本人的調查記錄,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磁灶人吳鞍於嘉慶九年到了鶯歌大湖兔子坑(桃園縣龜山鄉兔子坑村),
見到桃園台地山麓的黏上適合做陶,因此開創窯業。

後來因為漳州及泉州人爭鬥,因此移到崁腳(大湖)地方。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又因同樣的紛爭轉到現在的尖山埔。此時族人吳岸、吳粟也來到鶯歌,加入他的窯業,使得吳姓陶業旺盛起來。
根據統計,光復初年鶯歌的陶瓷工廠大人小小共有三十家左石,舊式的純用手工的工廠與新式的用電力機器的工廠並存,民國五十年代以後工廠數目逐漸增加,這興民國五十一年,臺灣陶瓷在美國參加(國際博覽曾),因此打開陶瓷外銷局面的形式有關。其中,從民國五十年代開始在鶯歌大量生產的衛浴瓷與面磚,正是促使臺灣窯迅速地打開外銷局面的原因,也因此鶯歌開始突出成為臺灣陶瓷生產的中心而被譽為『臺灣的景德鎮』。

唐三彩沿革追溯唐三彩的淵流,最早可及於寶雞茹家庄的琉璃珠、琉璃管等物,嚴格說來這兩種琉璃製品與唐三彩尚為風馬牛不相及之事,但從經驗的傳承上,它已奠下基礎。漢代以後綠釉陶器盛行,鉛釉的燒製技術已然成熟,彩釉的發展臻於新的高峰。北朝年間,更把彩釉由單色發展成變色或三色,加在黃、白釉上施綠彩,或同時將黃、綠、褐釉綜含運用,多彩釉的基礎於焉粲然大備。

牡丹花因花朵大,色彩豐富耀眼,故稱為「花中之王」。其花朵有粉紅、桃紅、深紅、白、紫、黃、淺綠、紫黑等顏色,從豔麗到淡雅都有,或相間或參半,有鑲邊有透心,其變化之多,幾無相同的色調。

而牡丹之奇特,除花色繁多之外,花型也是一大特色,薄如蟬翼的花瓣,有單瓣、重瓣、多重瓣(千層),花型又可分為平頭、半圓、繡球、豎起等數種,可謂儀態萬千,花朵同時散發出淡雅的幽香,所以,牡丹贏得「國色天香」的封號,應是實至名歸。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wh2&aid=2442704

 回應文章

隨興(隨時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哇..........
2008/12/05 07:24
嘆為觀止!完成此作品的堪稱"專業巧手",佩服!佩服!
華哥的厝(cwh2) 於 2008-12-11 16:15 回覆:

謝謝你

期望你逛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