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8/5/26 教育部「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工作小組」訪視雲林
2008/05/27 13:49:12瀏覽1047|回應0|推薦0
2008/5/26 教育部「建立社區教育學習體系工作小組」訪視雲林縣團隊。

張捷隆委員的建議:
很多單位可以一起結合,教育處應為主導單位,亦可結合社大、社教站、社造點、發展協會等。找出社區龍頭,培訓公部門的人,並建立共識。透過社區學習,讓民眾對公共議題有興趣和瞭解。目前,雲林縣為基礎建構期,可以先召開會議媒合各單位。

陳松根委員建議:
整體案子的結束,是下一個案子的開始。透過擾動,找出有意願的社區,再往下繼續做。對話的過程,可以找出目標及執行,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形塑─有教育,沒教養!人就是說「品」,做一個有價值的生命。

陳老師分享的一個故事,某消防局在有限的經費,卻對廠商要求嚴格,該家廠商覺的成本不符,之後,局長告訴廠商,因為消防弟兄很可能在出任務時,就喪生了,怎可以不要求嚴格一點呢?最後,廠商無條件送這些弟兄衣服。

現在社會不缺人才,缺人品,不缺專家,缺大家…。

蔡秀美委員建議:
政府需要照顧弱勢社區,將社區的「弱」,為我們的「強」。社區大家的推動,知識性課程較不易推動,也沒有一個真正的目標和方向,因為參與社大的人和參與公共事務的人,沒有交集。某個程度,搭起平台,可以在不同體系建立平台,產生團隊。工作人員也需要多聽社區的聲音,縣府對社大的目標和方向,可落實農業首都,找到社區活力。盡量,結合不同的民間團體。

未來,社大的運作,可有更多的想像,課程可更深入與延伸。參與社大的學員,也可以組成社團。多元團隊,應互通有無,形成夥伴關係。

黃世輝老師:
鼓勵各社區建立學習體系,創造更多學習體系,與找到社區特色。可學習青輔會的遊學動線,由社區志工和透過社區組織來完成。另外,得評估弱勢者是否有較好的學習管道,鼓勵志工,朝著大方向的目標建立學習體系。

透過,白皮書把地方實際的情形,報告給委員會,以利地方向中央爭取更多的經費。



沈武吉科長


教育部張雅淨小姐


教育部訪視委員‧蔡秀美老師


教育部訪視委員‧陳松根老師


教育部訪視委員‧張捷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uy2007&aid=190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