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1 17:18:06瀏覽1559|回應0|推薦1 | |
* * 清代王之羽款伯樂相馬竹雕筆筒 圖文:陳宗嶽 筆筒高19.1公分、直徑14.4公分。 * 一、「伯樂相馬」典故 語出《戰國策》。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於是,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春秋時代人)。一次,他受楚王委託,去購買駿馬。一天,當他在路上見一匹馬拉著鹽車,在陡坡上行進,步履艱難,氣喘吁吁,於是走到馬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頭瞪眼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聞聲認定,那是一匹難得的駿馬。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誤認為伯樂是有意愚弄他,很不高興地說:“你這買的是什麼馬呀,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主要是由於餵養得不好,所以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經馬伕精心餵養後,那馬果然變得精壯神氣。楚王跨馬揚鞭,便覺兩耳生風,瞬間已跑出數裏之外。就是伯樂買回的那匹駿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後來人們就用“伯樂相馬”比喻善於發現人才。 二、王之羽生平 王之羽,生於康熙中葉,活躍康熙末期或雍正初期,字謂韶,自署逸民,清嘉定(今屬上海市)人,善刻竹。少為徐氏館甥,與吳之璠(魯珍)居近,日從之遊,盡得其運腕之法。故名冠一時。名載《竹人錄》。 後來攜妻歸嘉定城西,開地藝菊植松,瀟然絕穀。王之羽將雕鏤技藝傳于兄子王鏗(字鏡千)和兒子王質(字存素)。王質子王圮,字席珍,豐貌修髻,工刻花卉,尤擅長折枝蘭花。 金元鈺(竹人錄)記載,王圮年七十餘。此書之序作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故而王之羽可能生於康熙中葉,活躍康熙末期,(或雍正初期)至乾隆初期,王質的活動時間當在乾隆中期前後。王圮的侄子王梅鄰,字茂林,工刻小楷。因此,金元鈺說“王氏至今不衰”。 清康熙雍正年間,嘉定竹刻名家輩出,技法更趨新穎。他們與晚明刻竹名家一樣,大都精於書畫,並遵循應物造型、隨類賦色的藝術法則,大多數作品達到“極物之體,盡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 三、王之羽筆筒拍賣記錄 2007年,浙江南北拍賣公司於拍賣一隻筆筒,一名老漢裸腹席地而坐,含笑仰視,一手提鞋,赤腳叉腿,旁置一花籃,內盛靈芝。筒壁浮雕深突,刀法圓潤柔和。款識:沉沉五鼓去朝天,飛舄逢臨玉陛前,不是雲端召賜履,那知寶轍優神仙。謂韶。筆筒高14.9公分;直徑9.1公分,估價人民幣120,000-150,000元。 2011年,北京中嘉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一隻王之羽款竹雕人物故事圖筆筒,高16.7公分,口15公分,底14.7公分,估價:人民幣70000至50000元。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