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2 22:09:11瀏覽948|回應0|推薦0 | |
*
* 吳之璠款二喬讀書筆筒 圖文:陳宗嶽 筆筒含腳高16公分(上海博物館的高15.4公分,直徑12.4公分),直徑12.4公分。 無意間收到的"吳之璠款二喬讀書筆筒",從竹的材質來研判,確是一件年代甚久的老件。偶然上網一查,赫然發現上海博物館也有一個相似達99%的相同筆筒,推測只有三種可能: 一、吳之璠當年不只作了一件。 二、吳之璠同年、或後代的仿品,但是有如此高超的技藝,仿亦同真。 三、近代仿品,但同類筆筒在上海博物館,無實物可參考。 所以,只有第一、二種可能,但這筆筒確是一件稀罕的珍品。 參考資料: 吳之璠(活動於清康熙年間)清代書畫家、竹刻家,為朱三松之後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字魯珍,號東海道人。初居上海嘉定南翔,後遷徙天津。工繪人物、花鳥,行草書秀媚遒勁,竹刻尤稱名手,所作“薄地陽文”淺浮雕最為工致。邑中作品流傳絕少,生平事蹟鮮為人知。他的創作活動,在康熙年間。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清高宗於內府看到他的筆筒作品,見刻有“槎溪吳魯珍”名款,詢問魯珍何人,侍臣據陸廷燦《南村隨筆》記載入奏,從此名聲大噪。 他承襲嘉定三朱的高浮雕傳統,研創出一種稍高出地子的淺浮雕技法,金元鈺稱之為“薄地陽文”。吳之璠運用竹材特性,以微凸的淺浮雕技法雕出紋飾主題,留出大片空白另刻詩文以作襯托。傳世的《二喬並讀圖》筆筒(藏上海博物館),畫面描寫三國時代東吳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小喬詠賞曹植《銅雀台賦》的情景,作者採用高浮雕技法,人物神態栩栩如生,衣褶流暢,道具陳設有序,鏤刻精緻。筆筒另一面刻七絕一首:“雀台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所刻詩文,能體現書法的筆力和氣勢,刀工精絕。其女婿朱文友(又作右),字筠齋,得婦翁指授,能傳其藝。 著名的竹雕有《二喬並讀圖筆筒》、《老子騎牛圖筆筒》、《荷杖僧筆筒》、《丁山射雁圖筆筒》、《松蔭迎鴻圖筆筒》、《黃揚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松溪浴馬圖筆筒》等,現分別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處。 銅雀臺何樣?二喬有多美? 凡知道杜牧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人,應該是沒有不知道銅雀臺的。那麼銅雀臺究竟是何物?曹操既是志在天下的英雄,又奉行房中術以淫樂。他在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嘆同時,收羅“倡優在側,常日以達夕”,且修築銅雀臺以收蓄天下美女。他招募方士研究房中術,並以大量宮女做試驗。《臨漳志》載:“建安十五年,曹操於鄴城西北做銅雀臺,高五十七丈,有堂百餘間,窗皆銅龍,日光照耀。上加銅雀,高一丈五尺,舒翼若飛。‘金鳳臺’在銅雀台南,建安十八年建,高八丈,有屋百九間,安金鳳。 於顛,本曰‘金虎’,後避石虎諱,改為鳳。‘冰井臺’在銅雀臺北,建安十九年建,有冰室,故曰冰井,高丈八,有屋一百四十間,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可書,火燃難盡,亦謂石炭。”銅雀臺造好後,每間房裏有一個絕色的美女。曹操生前縱逸歡樂,在臨死時還遺令這些美女在每月初一、十五要在銅雀臺上對著他的陵墓唱歌。不過這些美女最終被他的兒子曹丕收納到自己的宮裏享用了。如今銅雀臺,早已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 二喬有多美? 二喬究竟有多美?《三國志》沒有寫,杜牧沒有寫,羅貫中也沒有寫,這種美實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來,這“模糊美”一直動人心魄。上海博物館藏清代吳之璠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王世襄《竹刻鑒賞》一書有照片及拓本,說刻的是“兩婦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幾上書卷,似在對語。榻上陳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籠、篋、壚、硯、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筆筒背刻陽文七絕一首:“雀臺賦好重江東,車載才人拜下風。更有金閨雙俊眼,齊稱子建是英雄。”作為艷名傾動一時的美女,江東二喬很自然地成了文學藝術的對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歷代筆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 明代高啟的《過二喬宅》雲:“孫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結君臣義。奇姿聯璧煩江東,都與喬家做佳婿。喬公雖在流離中,門楣喜溢雙乘龍。大喬娉婷小喬媚,秋水並蒂開芙蓉。二喬雖嫁猶知節,日共詩書自怡悅。不學分香歌舞兒,銅臺夜泣西陵月。”可嘆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東,不然二喬或許就在銅雀臺裏度過餘生了。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