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位影像」保存的迷思
2007/08/23 16:49:25瀏覽1664|回應0|推薦0

 

 

「數位影像」保存的迷思

 

陳宗嶽 輯

 

  注意,至晚從2004531起,網路即流傳這樣一篇文章「數位相機的另一思考數位資料20年後恐難以閱讀」,針對它所提出的問題,民視新聞曾作出如下「PC問世25週年」的綜合報導:

 

壹、個人電腦問世25週年

  一九八二年的今天,知名電腦公司IBM推出新款電腦,並定位為PC個人電腦。二十五年來,人們的生活隨著個人電腦,也起了劇烈變化,時至今日,不少人已經一日無PC不行。在IBM推出定位為PC個人電腦的5150之前,包括蘋果電腦等大廠的個人電腦,都只被視為拿來消遣的玩具,體積龐大有如立式冷氣的超級計算機、才是市場主力。直到IBM以藍色巨人之姿進駐,個人電腦才站穩腳步。備有微軟的dos作業系統的5150,重達11.4公斤,單鍵盤就有2.7公斤重,售價更高達台幣約十三萬,為了讓它普及化,IBM不惜砸重金猛打廣告。雖然重到可以把腳砸斷,第一部IBM的個人電腦如今看來,功能頗陽春,尤其記憶體只有現在電腦的五萬之一、64KB。二十五年過去,人們生活幾乎無處不PC,工作、交友和購物、靠著一台電腦搞定,微軟也從一沒沒無聞的公司、變成軟體龍頭,但當年催生主力的IBM、卻已退出個人電腦市場,足證市場汰換之快。

 

貳、數位資料20年後恐難以閱讀

  對四、五年級的電腦使用者而言,似乎早已忘記了DOS的開機程序,書中仙、天蠍星、甚至雅品,更是在閒聊才會憶起的文書處理程式,資訊更迭真的是快啊!正如十幾年前DOS電腦的資料,在WinXP就無法執行一樣,更逢論新的Vista

  相對的,你最近也許發現了童年時期的照片,雖然已經發黃,但是仍然可以辨認。但是,你的子女們近期用數位相機為你所拍攝的數位影像,也許反而無法像你童年時期的照片那樣,可以保存的這麼久。

  你的數位影像檔案,也許仍能保存在電腦上,但是,用來搜尋辨認這些檔案的設備,也許早已不存在。也許目前會是一個「數位資料的黑暗時期」,此一時期的集體記憶,有一部份也許會永遠喪失。除了數位影像以外,諸如電子報稅檔案、電子郵件、電子音樂等,都難以長久保存。

  目前各個機構正在努力設法延長數位資料的保存期限,以長期保存數位藝術、法院檔案、電子日誌等各種數位資料。紐約大學移動影像建檔暨保存計畫的主任拜瑟說:「一般人往往會誤解,以為數位資料可以永久保存,其實數位拷貝並非最理想的拷貝。」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1986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週年英國問卷調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都已失傳,就是一些例證。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然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過久而朽壞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資料就很快地消失了。

  聯邦太空總署早期的太空紀錄,也面臨了類似的命運。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米勒,無法閱讀1976年維京號太空船登陸火星的電腦磁帶,因為沒人知道這些電腦磁帶格式化的模式,所以他得設法找出昔日所列印出來的資料,再雇用學生將這些資料重新打字。米勒說:「所有相關的電腦程式設計師,不是已經去世,就是已經離開了太空總署,想要閱讀原有的電腦磁帶,希望渺茫。」

  在其他方面,公司行號進行法律訴訟時,需要昔日數位資料,卻無法閱讀;大學教授也喪失了他們老舊的研究報告。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處的副主任史密斯說:「偶而會有教職員流著眼淚,帶著數箱完全無法閱讀的電腦磁帶,來到我們辦公室,因為他們一生的心血都已付諸流水。」

  想要保存老舊的檔案,你不能只是將這些檔案轉移到CD或是DVD上即可,你的電腦還得瞭解這些檔案的結構,這意味著這些檔案的格式化模式必須從老舊的word star轉變為最新的Microsoft Word,因為即使是最新的電腦軟體,也只不過能夠閱讀幾個版本以前的電腦檔案。轉移老舊的檔案時,往往會發生資訊錯漏的問題。另一個解決途徑,是研發出一套能使今日以及明日的電腦能夠瞭解的工具指令程式,以使新型的電腦能夠解讀舊型電腦的檔案。但是,此一方法說時容易,做時難;例如.pdf這種老舊的格式化模式,它的說明長達978頁,倘若電腦軟體公司承諾將保持電腦軟體格式化模式的連貫性,就可減少這類問題的發生。但是,這些電腦軟體公司為了在市場上競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微軟公司,就不斷地變更電腦軟體的格式,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功能,因此一份1994年的文字檔案,往往會比JPEG這種從未改變的圖片軟體,更難打開檔案。

  紐約雜誌在創造供3000年開啟的時光之艙時,採用保存檔案的特殊紙張,並將某些檔案縮小儲藏在可以長期保存的鍍鎳板上,人們可以使用一般的顯微鏡來閱讀這些檔案。紐約雜誌的編輯若森邵稱,該雜誌的職員起初認為數位資料將是理想的保存方式,但是,在聽取了專們的意見之後,他們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構想,他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將這些資料保存一千年,你不能指望電子化的數位資料能夠保存這麼久。」

  這篇文章是個很好的提醒,有些有價值的數位檔案,還是要想辦法把它書面化,或者用其他方式保存!

 

參、勤轉檔、備份不讓珍貴數位資料消失

  聯合新聞網記者黃玉芳200693針對此一網路流言作了如下報導:

  數位相機日益普及,但最近網路傳言,認為數位資料20年後恐難以閱讀,難以永久保存。專則認為,數位檔案格式發展本來就會推陳出新,應該適時轉檔、勤備份,才不會讓珍貴的回憶都消失了。

  一封近來四處流傳的網路信件指稱,軟片拍攝的相片久了或許會泛黃,但仍可以辨認,而數位相機拍攝的照片,即使存進電腦,搜尋辨認這些檔案的設備,未來卻可能不存在。

  台灣柯達公司行銷經理姚秀玉表示,目前的確沒有研究探討數位影像資料的保存年限,而且拍攝時以記憶卡、備份存到硬碟或是USB碟、光碟,也牽涉到材質問題。如果保存不當,光碟可能發霉,空白光碟也可能因為保存狀態不佳,縮短使用壽命,因此很難說數位影像資料就能萬無一失。因此,姚秀玉建議:使用者多重備份最保險,可以在電腦、外接式硬碟、光碟都存一份,或是直接將數位影像沖洗出來。

  台北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邱光輝則較為樂觀,他說:隨著電腦科技進步,檔案儲存必然會有更新更好格式,但數位相機目前是主流,如果有新的版本,就會有新的轉檔格式。像是微軟經過多次改版,因為有很多人用,因此不會消失,不過確實要跟著更新轉檔,讓資料相容,通常在轉換格式前會有過渡期,這時要考慮備份。像過去使用的錄放影機,普遍已被DVD所取代,若沒有將錄影帶轉成DVD ,只單純保有錄影帶,未來就難以讀取。

  比較慶幸的是,數位資料不像以前錄影帶、錄音帶的類比訊號,轉拷會遞減、遺漏,數位資料怎麼轉拷都是正版,永遠清晰。

  除此之外,重要的照片及時沖洗出來出來保存,一則方便瀏覽,再則五、六十年之內,不怕影像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尤其未來的電磁波大戰會損害所有的電子設備,不可不防,也以防萬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18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