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數位影像」群戰後的新時勢 — 2006年攝影頭條大事紀(四之四)
2007/08/13 17:30:53瀏覽1924|回應1|推薦0

「數位影像」群戰後的新時勢

2006年攝影頭條大事紀

陳宗嶽

拾、異軍突起的「台灣製」數位相機

  台灣數位相機廠商,隨著數位相機市場的逐漸成熟,產品差異度有限,日系數位相機業者在面臨經營危機之下,不是轉進DSLR市場,就是改採加強委外製造策略,使台灣數位相機廠商得到日本數位相機廠商委外製造的比重提高,加上技術品質已逐漸達到Sony等日系一線廠商的要求,代工訂單大幅成長,即使在全球成長趨緩的情形下,台灣數位相機業者出貨仍可持續高速成長,台灣數位相機前四大廠商(普立爾、華晶科、佳能、亞光)2005年出貨目標為2650萬台,較2004增加97%,預估2006年可再成長30%,因為日系品牌委外趨勢已然確,未來Canon也可望加入釋出訂單行列,對台灣數位相機產業而言,長期成長趨勢已經十分明確。

  依據財團法人國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的研究,2005年在市場成長趨緩且產品規格發展漸趨成熟下,數位相機市場出現較為激烈的價格競爭。如Kodak以積極的低價策略搶攻市場,對日本廠商形成龐大的競爭壓力,全球主要DSC廠商皆面臨成本降低之壓力,日本和美國數位相機大廠因而持續釋出代工訂單,使得台灣數位相機產業相對呈現急速成長之態勢,出貨比重也以市場主流的400萬、500萬畫素為主,已逐步拉近與日本廠商的技術差距,但數位相機之平均出貨單價從2004年的91.2美元持續下探至86美元左右。

  從代工訂單觀之,OlympusFujifilmNikon為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釋出訂單給台灣廠商的比重持續增加;且從日本全球數位相機製造與代工龍頭大廠的三洋(Sanyo),近期業績表現不如預期,間接印證了日本品牌廠商將委外訂單轉給台灣廠商之趨勢。此外,美商Kodak以低價策略及搭配相片印表機模式進行促銷,全球市場佔有率持續提高,逐漸侵蝕原先SonyCanon的市場。因Kodak向來採取委外代工策略,與台灣廠商關係密切,隨著Kodak的市場佔有率逐步提升,台灣廠商的出貨量亦隨之受益。

  但是在歷經市場慘烈競爭與淘汰賽之後,如今能存活的,都是今年產業復甦的最大贏,台灣以普立爾、佳能與華晶科最具代表性。普立爾總經理劉燈桂對這幾年數位相機產業的發展做了個如下的有趣比喻2004年當時市場上有7個人(廠商)爭取三粒蘋果(訂單),當然爭的面紅耳赤,在餓肚子情況下,導致多廠商退出市場。2005年則是四個人搶四粒蘋果,每個人都有蘋果吃,只是大小塊而已。2006年則是三個人爭取五粒蘋果,蘋果是每年增加,但是爭取的人卻變少了,可以預期2006年數位相機景氣將會更加樂觀。法人推估,普立爾2006年數位相機出貨量可順利突破1400萬台,屆時有機會取代三洋的龍頭寶座。普立爾為了提高競爭力,今年起大舉提高鏡頭自製率至55%,明年將提高至60%,有助於生產成本的降低。而日本三洋鏡頭全數外購,如果無法擴充關鍵零組件的自製率,將無法繼續降低生產成本,維繫競爭力。

  尤其當市場需求朝向高畫素、高倍光學變焦及薄型化發展時,台灣一線廠商也必須積極提升零組件自製率及上下游整合的能力,以追平日本廠商在技術能力與規模經濟上的兩大利基。2005年台灣一線廠商因持續接獲美日廠商釋出的代工訂單,出貨量佔台灣數位相機產業總體出貨量的八成,已逐漸拉開與二、三線廠商之間的差距。預期2005年台灣數位相機總出貨量將達到3210萬台,較2004年成長51%,總產值將達27.7億美元,較2004年成長41%。預估2006年第一季可出貨1004萬台,產值8.4億美元,較前年同期微幅下滑3%,但預期2006年因為日商訂單的移轉,台灣將成為數位相機的代工王國,出貨量至少可維持50%的成長,仍屬強勁成長的態勢。因此,台灣DSC代工龍頭普立爾總經理劉燈桂表示:「該廠2006DSC出貨可望挑戰全球1617%市佔率,以全球約9000萬台需求來看,至少可望上看1500萬台。」華晶科在主力客戶柯達與新客戶訂單挹注下,可望挑戰1000萬台規模。佳能、亞光亦可望由2005年的400萬~450萬台,進一步成長至600萬台。挾著與日本專業大廠Pentax策略聯盟而取得鏡片與鏡頭供應的明基,亦喊出2006年全球銷售量要挑戰200萬台。

拾壹、洗牌中的台灣數位相機市場

  根據GFK市調單位與零售通路實際銷售統計來看,2005年台灣市場數位相機(DSC)銷售量約達102萬台,較2004年的104萬台略微下滑,展望2006年,在手機相機的擠壓效應,加上數位相機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台灣數位相機市場規模約會維持100萬台上下的水準。以往高達八成以上的市率為外商品牌,由日商品牌掌握,包括:SonyCanonOlympusFujifilmNikonCasio等品牌,臺灣自有品牌明基、普立爾、宏碁、華研電通(Digimaster等瓜分剩下的一成左右市場,若不論規格與等級,國產數位相機2005年市占率約可達5成,這其中大部分都是CMOS款式的低價機種,以6年級中段班以後到7年級前段班為主要消費族群。

  如同傳統相機軟片角色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光學耦合元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其中CCD由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所組成,當拍攝相片時,由上千或上百萬的微小元件所組成CCD,會被進入相機鏡頭的光線所觸發,轉換成電子訊號,經過測量之後轉化為數位數值,因而稱之為類比至數位的轉換器,而這些感光元件的數量也代表可輸出多少畫素,理論上畫素越高成像就越好,但相對的價位也越高;而CMOS則是以成本低、低功耗的優勢輔以製造容易,所以常見於低價相機,相較於CCD在亮處與暗處都有好的表畫質表現,但成本較高;CMOS較容易產生雜點,早期易有色彩偏差的情況,畫質上表現不如CCD,這是價格與品質互動的必然因果,但只要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效果並不差,若只是透過網路分享,已是綽綽有餘。 

  由於數位相機市場競爭激烈,產品規格不斷提升的同時,價格卻相對走跌,使得2004年成為數位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簡稱DSC)平民化的元年,以往動輒23萬元的數位相機,在這一年價格突然急劇下滑,300萬畫素的入門機種腰斬一半,只要1萬元左右;2005年則由400500萬畫素取代成為市場主流,價格維持1萬元左右。2006年市場主流躍升到600700畫素,日系產品價格平均約會往下調整10%15%,國產的CMOS數位相機 (平均5000元以下)價格變動機會不大,不過CCD數位相機價格還有12成降幅空間。

  台灣數位市場和歐美相較,偏好輕巧、顏色鮮豔、具時髦造型的數位相機的情況相當明顯;一如惠普(HP)的調查,台灣消費者購買數位相機的主要考量因素為:外觀、操作介面、拍攝品質、附加的連線功能。若論實際排名,依據2002314PC home Online所公佈其在22231在線上所作的「2002年數位相機消費趨勢大調查」,近兩萬網友心目中理想數位相機品牌依序為:CanonNikonSonyFujifilmKodak,這五個品牌與2001年台灣市場銷售前五名的品牌完全一致(僅有名次順序上不同),除柯達外,台灣數位相機市場主要還是日系知名品牌的天下。

  根據業內的分析,2006年台灣DSC市場約有100萬台的規模,其中,Sony、佳能與尼康等3大品牌約囊括5560%的市場,剩下4成市場由其他品牌瓜分,雖然奧林帕斯(Olympus)、富士(Fujifilm)、柯達(Kodak)、國際(Panasonic)與卡西歐(Casio)等品牌仍積極拓展市場,但在價格與通路優勢不再的情況下,市佔率仍不免逐漸被侵蝕。譬如主要由華晶科及亞光代工的柯達DSC,因為台灣內銷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柯達在台灣DSC市場的行銷趨近保守,機型體積也較大,使其在台市佔率僅維持在2%左右,但是從今年柯達推出獨步全球的雙鏡頭Kodak EasyShare V570與具備「Kodak Perfect Touch相片增強技術」的C663之後,創新的科技必將挹注其大幅提升其現有的市佔率。其他Konica Minolta、三洋(Sanyo)、理光(RICOH)等品牌的市佔率也僅維持在35%上下,不過在日系品牌售價仍高出台系品牌約23成的情況下,給予台系品牌崛起的機會。一如明基在獲得日系鏡頭大廠Pentax奧援下,2005年第四季DSC單月出貨突破10萬台,自有品牌銷售突破5成比重,2006年明基以擠下日系二線品牌為DSC的行銷策略,在台銷售目標挑戰排名前5大。

  次外,如果參照20032004年數位相機的廠牌世界市佔率的變動:Sony18.4%~17.2%)、Canon16.2%~15.7%)、Olympus13%~11.5%)、Kodak12%~12.1%)、Fujifilm11.6%~9.3%)、Nikon8.6%~8.6%)、HP5.1%~4.6%)、其他(15%~21%),可以查知,除了奧林帕斯在台灣的市佔率低於它在世界市場的排名之外,惠普(HP)在台灣的市佔率顯然更落後它的世界市佔率,只是除此七大廠牌之外的其他品牌,卻有市佔率愈發擴大的趨勢,或許佐證了台灣除了代工之外,自有品牌仍有擴展的空間,如同華研國際電通總經理高振彥所說:2006Digimaster至少將推出6款新機,主要以中、高階800萬、1,000萬畫素機種為主,避開日系品牌主流的500600萬畫素,以站穩國產品牌前3大地位為目標

拾貳、三強鼎立的台灣彩色沖印市場

  台灣的彩色沖印業,在1960年代萌芽,當時消費者必須透過照相館代收再交到只有十多的沖印廠集中沖洗相片,來回約需34天才能取件,此一時期被稱為沖印業的黃金時期,當時有人戯稱「印相片就像印鈔票」,因為幾軟片沖印廠老闆碰個面就可以決定沖印價格,還稱得上是個寡占的市場。

  到了台灣經濟起飛的19801990年代,講究快速、便利的小型彩色沖印機進入台灣市場,作為柯尼卡總代理的永準貿易公司,首先在1979年引進台灣第一部小型彩色沖印機,並且逐步拓展成850影像連鎖店。1980年,由新中美貿易引進的日本諾日士(NORITSU KOKI)快速沖印機,讓「三上彩色」逐漸擴張成全台200的連鎖店。1980年銀箭彩色創立,逐漸擴張成大台北地區15直營連鎖店的規模。1986年「柯達快速沖印」加盟店成立,採取無需加盟金或保證金的加盟型態,並且擴張成920。富士也在相同時間,由大規模的彩色沖印廠轉投入彩色沖印連鎖店的拓展,並擴張成近千左右的市場規模19944月成立的禾伸堂影像,可算是加入的最後一波。整體而言,這是彩色沖印連鎖加盟店的黃金時代,因為沖洗照片毛利高,投資金額約三百萬元,只要二~三年就可回本,全盛時期,全台灣約有三千五百的市場規模。

  但是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全新的影像數位化,在數位化影像的衝擊下,從1998年開始,傳統彩色沖印店也有了數位影像的輸出,各軟片大廠也相繼投入數位彩色沖印的市場,其中富士的雷射數位沖印機最受矚目與肯定;到2000年,傳統沖印店面臨「是否要花上二~五百萬元更換數位沖印設備」的兩難思考,不更新設備就自動被淘汰,更新數位設備後又難以達到投資效益,加上原有利潤來源的軟片及沖片兩項收費都將歸於零,無疑讓沖印店面臨更大難題。到2002年,全台二千八百餘沖印店中,數位沖印店只佔一成;2003年,增加到25%,但是整體彩色沖印市場的營收卻衰退了1015%;之後台灣的沖印市場逐年開始萎縮,2004年市場規模僅有新台幣30億元,比前幾年整整少了一半;以全台現有約2700的沖印店,預估每年會減少五百,等到2006年這一波身分證件大頭照換證結束後,就會從鼎盛時期的3500減至半數的1800左右,未來沖印店如何轉型,就得看上游各總代理與分公司的創意與企劃。

  就像富士沖印總代理、恆昶實業公司協理陳正孟所說:沖印店業者必須跟上潮流轉型,沖印店如果兼賣相機、修理相機、拍證件照,或是提供影印服務、代客錄影、提供受損相片修補、T恤衫與馬克杯轉印等服務,景氣好時,業者的毛利率甚至可以高達50%。由於數位沖印店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跨入、跨出都關係到五百萬左右的投資,因此,只要能堅持,並且加強多角化經營,讓沖印店成為一個能多樣輸出的影像館,當消費者再度感受到可真實觸摸的照片比螢幕的電子影像來真實,或是泛黃的照片富有生命感情而回復沖洗照片的習慣之時,加上彩色照片的保存性遠高於CD、DVD三~五年的保存期限,數位沖印店的前景仍大有可為。

  另外,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內部的市場調查也有同樣的研判結論:台灣沖印店主要由柯達、富士及柯尼卡三大品牌瓜分九成以上市場,其他禾伸堂、愛克發(AGFA)、銀箭、三上等業者所佔不足一成;而全台約二千七百的沖印店,在這次身分證照拍完後,預估至少三分之一的沖印店業者退出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數位相機興起帶動的產業革命,傳統相紙沖印店如果不願再砸下二百萬~五百萬元購買機器轉型為數位科技沖印店,就得被迫退出市場。

  只是,母公司依然茁壯的柯達與富士,在既有母公司的支援下,沖印店的市佔率只會上揚,其間或有快與慢的差別而已。相對的,已經宣布明年要完全退出沖印市場的柯美公司,在台沖印店的動向就令人格外關注。但是基於柯尼卡目前在台的總代理為永準貿易公司,早在Konica還是櫻花軟片時代兩者就攜手合作,後來更名為柯尼卡後,雙方更是合作無間,目前全台800的柯尼卡加盟店也是當年永準貿易一手建立的,彼此長期合作的默契十足,預料短期內不致有波瀾。

  展望未來,短期內台灣的彩色沖印市場仍將是三強鼎立的局面,只是在數位影像的「三一定律」(三分之一的人拍好後不會去沖印、三分之一的人自己用印表機列印、三分之一的人只會挑5%去沖印)下,台灣愛普生2006年領先全球推出的全新相片複合機與印相機,以其每月3萬台的總銷量,搭載獨APF技術,能全自動偵測場景、色彩校正、全自動印出超完美相片,並且採用省成本的分離式墨水匣設計,勢必會再瓜分已經逐漸衰退的相片沖印市場。如果,加上意圖取代實體沖印店的線上沖印市場,儘管目前各大軟片與連鎖沖印店都已經部署,但是誰能掌握預期在2007年可望從目前不到10%市佔率上升到30%的線上沖印市場,極可能就是最後誰能衝得第一品牌的關鍵所在。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15680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對底片攝影的報導貢獻良多
2008/07/17 01:56
現在的男女老少 很少人願意碰底片了 難得您寫底片資料這麼完整 又寫了好多篇  依然熱愛底騙攝影的我 看了不免有些感動 還有人想起底片這個東西 真希望還能看到你寫的攝影的文章 無意間路過 太晚發現你的blog   我會常來 看看您寫的關於攝影的東西 謝謝您 還關懷film 這個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