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 挽救了一個沈淪的靈魂
2011/01/04 13:42:45瀏覽357|回應0|推薦4


六 挽救了一個沈淪的靈魂


有這樣一個專訪的標題:「審理刑案問根底,一片愛心在少年。觀護到家,助療病痛,健全人格,真實故事織成人間溫暖。」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交織成這故事的人物是,十六歲的犯罪的少年。一位是卓越而滿懷愛心的推事。一位慈善的實業家。一位對工作充滿熱誠的少年法庭觀護人。以及兩位就讀法律系的學生。


  朱瓊華是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的推事。對少年罪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去年七月間她發現一個少見的案例。一個簡姓少年,在萬華一個衣攤上偷了一件茄克,被人發現移送少年法庭審理。

  開庭那天,簡姓少年眼中充滿迷惘與畏怯。並以怯懦的話語向庭上說:「他在路邊攤子上看到一件紅茄克很漂亮。但是口袋裡沒有錢,所以要帶回去給叔叔看,要他付錢。方走不了多遠,老闆就抓住他,兇巴巴地打了他。」

  他雖然出生在一個貧困、缺乏溫暖的家庭,但和其他少年犯不一樣。從小異常用功,初中每年都是第一名,就讀台北工專時,一年級亦曾獲獎學金。二年級因用功過度,導致神經衰弱,失眠、有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的輕微精神病徵象,乃綴學在家。曾到榮氏總醫院門診治療後,並未痊癒。


  朱推事回憶開庭的那天的景象說:那少年當時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是看他瘦弱得像十二歲的樣子。但長得非常清秀。他的母親在法庭上,常用枯瘦粗糙的雙手,去擦拭眼邊的淚水,那神情是多麼的無助,令人酸鼻。


朱推事說:「當時,她對這案子,就有一個概念:他認為這個孩子是非常值得同情的。而這孩子的犯罪,與其他不良少年最大的不同之點,就是他並沒有受到其他不良少年的引誘。在他犯罪時,精神意志可能沒有集中,是受了物質上的衝動。他常常聽到有些犯罪少年的家長,自怨自艾說: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零用錢,沒有想到他還要去偷。對於簡姓少年的處境就格外令人值得同情了。何況,他在學校的成績優秀,又患有某種精神上的病症。」


  朱推
後來她對這孩子的就醫問題,曾經請教過台大一位陳姓醫師。陳醫師說:「簡姓少年住在瑞芳鎮,如果請求貧民施醫,只能到台北縣的醫院。」再說:「他既有一間小木屋,按規定不能算一級貧戶,恐怕不容易取得免費治療。」

  聽了陳醫師的話,她有很大的感觸。那就是真正貧困需要救助的不能列為一級貧戶。而有些列為一級貧戶的,家裡卻有電視、冰箱、洗衣機。


  由於她未能幫助簡姓少年解決就醫問題,覺得她自己的任務尚未完成。去年九月間,她以夏震詩的筆名,以「一件未克完成的任務」為題,在報上寫了一篇短文,詳述了案子的內容以及他做法官內心的感受。


  朱推事對於少年一片愛心,得到呼應。台北市豪笙國際貿易公司負責人田家揚讀了朱推事的文章,寄了七千二百元。由觀護人劉峰松轉致簡姓少年。田先生表示以此區區之數作為簡姓少年醫病之用。信中還說,如果需要的話,他繼續對簡姓少年支援

 
  在此期間,她接到簡姓少年寫來一封道謝的信。內容真摯,信上說:「當我絕望之際,自認已無法忍受病魔纏身,苦痛折磨之際,謝謝你伸出愛心的手,援救我走上重生這路。現在我不知道如何來表達我衷心的謝意。我真慚愧,我身懦弱,更慚愧自己的過失,使我對不起國家的培育。原諒我無法寫完我衷心的感激。因精神實在支持不住。」


朱推事說: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能寫得如此流暢,真難能可貴。」

她認為簡姓少年的病以及在成長中人格上受到的轉變,完全是一個不健全家庭的影響。他的母親是再嫁夫人,而再嫁的丈夫於十年前病故。姐姐流落在外,去向不明。生活完全靠母親及比他還小的妹妹兩人來維持,平日的艱苦辛酸,是可想而知的。因為他聰慧,思想敏銳,可以才感染上這種憂鬱型的精神病。她的觀護人劉峰松研究後決心在少年的心靈深處,來幫他完成健全的人格,就選了就讀輔仁大學法律系的張權同學作簡姓少年的輔導人。不管是學識上做人上,對人生對人的處世的見解上,張同學對簡姓少年都盡到啟發與指導的責任。

簡姓少年在台大醫治一連幾個月。據說:他已能自每天僅能睡二小時延長到可以睡五、六小時。病情雖然有顯著的進步,但據為他醫治的主治的醫師說:這種病例最長有醫治十七年才痊癒的記錄。當然,對簡姓少年,也許不要如此長久,但目前還僅是一個起步。

今年二月底,簡姓的醫療費用只剩下一千元了,就讀輔仁大學法律系的另一位同學陳坤地也知道了這件事,自動將他擔任輔導人七個月的車馬費三千五百元捐出,使簡姓少年的就醫不致半途而廢。朱推事悉此事後,認為社會上到處洋溢一片溫情。

劉峰松觀護人認為對少年罪犯可做的事件很多,他希望有聲望的仕紳能登高一呼,來籌募一種觀護基金,在銀行中設立專戶,遇到像簡姓少年事件,就可以靈活應用。

最後朱推與劉峰松觀護人一致的心願,就是能為簡姓少年謀到一份適合他的工作。對於工作的報酬,簡姓少年是不去計較的。但必須不太繁重。他今年已十六歲,還繼續他的學業。他想去讀夜校。對於這一位肯上進的青年,是令人值得同情與愛顧的。

以上是一篇訪問的談話,我看了不是一篇通常的新聞,其中它包含了多方面的意義和它人際之間價值。不能視為一般性的訪問談話。

從來沒有看到這樣的一件故事。是由一位女性推事的心靈深處透露的一道光芒、異彩,有傳留的崇高意義。

在我的記憶中,曾有許多仁慈與耐心的人士輔導過少年,但都限於片面的。根本是牽連不到法律的問題,所以說,完全是些單純的事實。

我是一個默默投身於教育工作四十餘之久,沒有在報章雜誌上發表過有關教育上任何文章,也沒有新聞記者來訪問過我。因為我認為始終是一個園丁,生平做的事畢竟是那般的渺小,但我深信,有許多資料是值得回憶。看到朱推事的一席談話,更可自傲不凡。在默默無聞中,能獲得珍貴不朽的慰藉,是生命中最光輝無比的榮譽。今後還想蒐集此類資料,來研究作為對青年究竟如何輔導才是最具成效。認為這是深遠而富時代教育課題。

像朱推事這樣的法官,在她這段談話公開後,在一般人看來算不了什麼大事。簡姓少年的遭遇,在那麼多的少年裡,也是數不盡的事實中的一例。不過在今日的時代逆轉潮流衝擊之下,能有一位法官而具有那般仁慈的責任感,實在是罕見先例。她是今日的法官,不如稱她為慈母還要適當。以一位法官的尊嚴和權威,而確生就一位慈母心腸尤屬可貴。

一件富有時代特殊價值的人生哲理,我們能多加深入研究探討,這畢竟是教育、法理、社會、家庭、心理、醫藥綜合性的現實題材。它是隨時代的不同在變,問題的發生和解決的方式,都會因人有多幅度的存在與演變,若依章一成不變,硬將諸多性態有差異的問題,歸納為一體,引用相關條文判決,怎能謂公正無偏呢?法官像朱推事者,我想任何人都無疑意罷?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shang&aid=476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