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鳳儀言行錄
2008/07/18 10:52:10瀏覽1110|回應0|推薦1

王鳳儀言行錄
鄭宜時編輯‧龍德善書流通處

1.王鳳儀先生是熱河朝陽縣人,民國十八年加入「萬國道德會」,年逾七十仍到處講演勸化。三十五歲時,見義勇為,為救友人,誓死前往,行於中途「黑夜見白日」明道,自此講病、勸善、度人、化世。

2.如何分辨「善、惡」?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惡」;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壞就是「惡」;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惡」。

3.念書不如念人,念人不如念我,念我不如念「天」。念明白了再去實行,就是「萬殊仍歸一本」;一是天道,這是念天。

4.佛是人成的,今人不求「人道」,先求「佛道」,真是捨近求遠;人不得道是由於「性、心、身」三界未能合一,必須「三界合一」,才能得道;要想成佛,還得「四大界合一」。

5.人得天道,才能享天福;天道雖遠,而「知性」是最近的路,知人、知性就是「知天」。道生天地,天地生人,人得天地的靈,是天地的代表。人和天地一般大,要能以天地為心,就和天地是一體,才能和天地一般大,要能以天地為心,就和天地是一體,才能和天地相通。

6.發大財、當大官也不是好事,被「名利」為累,為名利所迷;人能在名利之中,超出名利之外,才算出數,才是「真人」,

7.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於不是生病,就是招禍。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

8.找人好處是「聚靈」,是收陽光,心裡溫暖;看人的毛病是「收賦」,是存陰氣,心裡陰沈,就會傷身。心裡長存別人的好處是「存陽」,常存別人的壞處是「存陰」。找好處能生啓發力,能接萬緣,是破因果的根。

9.知止就是識數,世上人若不知止,必定糟糕。「知止不殆」。

10.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盡孝,必須清三界。

11.心是造因果的根,要有一點點私心,絲毫的牽掛,心裡就有黑影,就不能了塵;不能了塵,就難逃輪廻。必須死了「後天心」,才能永斷因果根。

12.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儒家的「三達德」(智、仁、勇),即是性、心、身。

13.性、心、身三界不太平;因為三界中有三個賊,即(1)稟性(指怒、恨、怨、惱、煩);(2)私慾;(3)不良嗜好。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心無私慾,心界就沒病;性無脾病,性界就沒病。

14.「三綱領」: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八條目」:一不貪、二不爭、三不抱屈、四不後悔、五不怨人、六不著急、七不上火、八不生氣。

( 知識學習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yrlee&aid=205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