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環保經驗傳遞北京
2014/11/26 10:56:55瀏覽1091|回應0|推薦6

 

台北環保經驗傳遞北京


近期有幸在北京大學,見到來自台灣的學者簡又新博士進行演講,其過去曾任外交部長、交通部長及首任環保署長,並且曾經於2010年經由遠見雜誌與YAHOO奇摩評選為「台灣環保英雄」;此次受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邀請,就「台灣的環境保護經驗」進行演講,並且從「都市的垃圾處理」談起,其經驗傳輸乃實至名歸,亦讓現場身為台灣人的我與有榮焉!

 

台灣早期垃圾以「掩埋為主」,1984年訂定「都市垃圾處理方案」以後調整為以「焚化為主、掩埋為輔」之政策;1997年之後將「焚化為主、掩埋為輔」再調整為「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為優先」之政策。1987年台灣沒有一座像樣的垃圾焚化廠,截至2012年台灣共建造了24座垃圾焚化廠,但此期間在政府推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之下,1988年著手建立廢棄物處理策略,強調「源頭減量和再利用」的概念,推動「3R政策」(Reduce, Reuse, Recycle),並且制定「製造垃圾必須付費」和「生產者必須執行回收」等措施,1992年垃圾量逐漸大減,回收量明顯增加,由19972013年垃圾減量成效達66.14%,致使部分垃圾焚化廠開始必須停止運轉。

 

再者,引進新的理念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制度,其要求生產者的責任應該延伸到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認為生產者必須承擔其產品使用完畢後的回收、再生和處理的責任;該策略是將產品廢棄階段的責任完全歸於生產者,若生產者無力或沒有意願執行的部分,則依據制度比例付費,由政府負責尋找其他企業給予補助協助處理。


此外,政策能夠推動成功的基石就在於:一、人民願意學習新的生活方式;二、政府能夠導入新的都市管理模式;三、制度上能夠建立合情合理的處理方式;四、產業能夠接收思維轉變建立綠能企業。其終極目標,就是朝向「全分類、零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社會。近年來,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大批陸客對台灣最好奇的情境之一,就是「垃圾不落地」以及每日定時段老百姓在「播放貝多芬的少女祈禱」車輛前排隊的情形。


最後,簡博士對於目前大陸的環保依據其經驗給予實質的建議,其再次強調面對成長劇烈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是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其必須從環境保護的教育與訓練開始奠基,建立良好的「環境保護工作制度、建設環境保護基礎工程、並培養官員對環境保護概念的素養、進而讓人民、產業及政府建立新的生活習慣、新的管理方式及新思維」,環境保護才能有好的成效。

回顧過去二十年前,於1970年代經濟起飛時代,締造出眾所矚目的「台灣奇蹟」,但是也因為過度重視經濟發展,忽保護環境的重要,當時的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不到3 %,垃圾妥善處理率僅0.8 %,空氣品質不良率的比例高達17 %,重要河川嚴重污染比率亦高達11.4 %,經濟快速發展快速結果,環境付出慘痛的代價,後續造成人民和環境的損害,遠比當初經濟的實質獲利要超出許多;因此人民率先發起自救抗爭,也喚起政府對環境保護的警覺和要求,台灣數十年來的持續教育和努力才能夠展現出目前的初步成果,近年來基於台灣人民的訴求,新的環保概念開始朝「有機無毒」方向進化再提升。就中國大陸現今的各類型汙染,台灣的過程足以為其借鏡,未來中國大陸要建立起有效的環境保護能力之路還很長!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1126/bkntw-20141126000518892-1126_04411_001.html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twjp7&aid=1913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