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7/22 11:39:36瀏覽1425|回應1|推薦4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4000012-260202 我國與新加坡簽訂ASTEP後,經濟部規劃未來我國將與印度進行FTA談判。雙方的智庫 於2013年各自完成可行性評估,正將針對台印度ECA進行談判。然而,此時爆發太陽花 學運,讓經濟部過去的努力化成泡影。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501060346-1.aspx 學運後,我方過去規劃的台菲律賓、台以色列和台印尼等ECA談判全面卡關。此外,澳洲 貿易代表曾表示台澳ECA必須等到大陸當局與澳洲完成FTA後再進行可行性研究。雖然今 年四月八號台美TIFA重新進行談判,但我方不開放美豬進口的立場似乎讓TIFA談判產生 障礙! 截至目前為止,中華民國的經貿自由化進度等於全面停擺。
"2014年11月20日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發表年度報告, 其中關於台灣的部分,該報告明白表示,台灣近年擴大國際交往,但「中國繼續限制台灣在 大多數國際組織的參與」;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受阻,原因是「這些國家因 中國反對而遲疑」。看到這裡,幾乎可以認定台灣與其他國家簽不成FTA,是中共掣肘的緣 故。然而,這份報告又帶上另一段話,意指因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受阻,使這些國家「懷疑台 灣能否批准任何已諮商完成的自由貿易協定」,從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受阻,也成為延宕 台灣與各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另一個理由。"
根據馬總統前陣子出訪的情況看來,中國肯定馬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做法。因此,"這些國 家因中國反對而遲疑"並非影響我國邁向經貿自由化的重點。真正的問題出在"這些國家懷 疑台灣當局是否有能力批准任何已諮商完成的自由貿易協定。"服貿當年雖然已經簽署,但 在野黨的杯葛讓服貿協議無法生效! 這一點才是讓各國不願意與中華民國進行FTA談判的 主要因素。
韓國政府與美國進行FTA談判時,國會與行政部門會進行一連串的討論與諮商。以TPP為 例,洽簽FTA後雖然要將簽署後的文本送交國會備查,但最終雙方的國會仍會放行。我國 在服貿簽署前曾召開20場的公聽會,簽署後在野黨卻全力杯葛。在野黨在召開公聽會期間 為何不先與行政部門進行討論與溝通? 卻在簽署後才大動作的杯葛已簽署的協議? 不但 造成我國對印度和印尼的ECA談判胎死腹中,同時也造成我國經貿自由化窒礙難行?
經貿自由化是國際趨勢,中華民國如不順潮流將造成經貿邊緣化。未來經濟如持續衰退,中 國時報的標題看來可改成經濟疲弱該怪誰!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