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5 23:57:50瀏覽621|回應0|推薦0 | |
一個國小5年級的男孩,遭逢父親成為植物人的事實,他能怎麼面對?魏雋展當時的第一個反應是震驚,「媽媽跟姐姐在哭,我沒哭,卻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而且我不敢碰他。」這個情緒一直維持到高中才獲得突破,他終於伸出手碰觸父親那個扭曲、僵直、皮包骨的軀體。 這是三缺一劇團導演魏雋展的人生故事,他把這段故事化為偶劇「男孩」,描述他從小男孩成長到現在,在父親中風變成植物人後,從震驚、迷惑、恐懼、到大一時接到噩耗而開始想念父親、尋找父親,有一天他突然發現,父親一直在,就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做的很多事,其實都跟父親有關。「父親原本在基隆地方算是個人物。」魏雋展說:「他是早期的黨外人士,在基隆有12個結拜兄弟,在地方政壇上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但在他小學5年級時,父親倒了,變成一動也不動的植物人,「我先是震驚,接著是迷惑。」他說:「我不知道這個皺著眉頭,好像沒有靈魂的人是誰?」 那段期間魏雋展常常夢到父親以不同方式回來陪他,但夢醒後面對這個幾乎不能動彈的軀體,魏雋展不知道要怎麼確認跟他的關係,他連伸出一根指頭碰碰父親的勇氣都沒有,每次他只是站得遠遠地、充滿迷惑地看著父親。 「我不敢碰他,卻不斷地、不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找尋他。」魏雋展說:「漸漸地父親變成一個概念、一個象徵,從我心裡的缺口投射到不同人身上。」他曾經夢到父親病好了回家,他從樓梯玄關俯看著走上來的父親。 高中的某一天,「我突然覺得我應該碰碰他。」魏雋展說:「我很想念父親,我很迷失,我不知道要如何往下走。」在那次碰觸後,父親回到了他的「感覺」中,雖然不是以前生龍活虎般的父親,雖然碰觸讓他知道那種僵直、扭曲、皮包骨的感覺,但,這就是他的父親。 有次作夢他夢到父母在一大片草地上聊天,母親笑得這麼快樂,父親也摸摸他的頭問他:「錢夠不夠用?」那天夢醒後,他狠狠哭了一場。 大學開始接觸戲劇這一行的魏雋展,忙著寫戲、排戲之餘,常想到父親病房裡的那個「小男孩」,那個數學作業不會做,但調點滴技術一流的小男孩。 有一次他有機會接觸到日本一種叫「舞踏」的表演,這是日本在二戰後發展出來的新舞蹈,企圖破壞西方舞蹈對於表演、動作及肢體的美學觀點,「舞者全身赤裸,並且塗滿白粉。」魏雋展說:「極盡扭曲為能事地把痛苦有關的各種想像舞出來,看起來像鬼魅在跳舞。」 魏雋展覺得,他看得懂這種舞要表達的是一種痛苦,但是什麼樣的痛苦呢?有一天他突然靈光一閃,「這樣的痛苦跟我爸有關。」他說:「我爸在病床上躺了10年,我其實就看了10年的舞踏,舞踏不是舞,是人生。」學會製偶及操偶是魏雋展這一段生命探索的重要突破,他對父親的很多想像,他在小男孩、中男孩、大男孩時期的很多想像,那些過去有畫面,但真人演不出來的東西,都在偶身上找到了,於是,男孩的故事成型了,男孩在雲中、男孩在垃圾堆旁、男孩在病床上,各種男孩的想像在這齣偶劇中以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呈現。 魏雋展很小時就想像自己能乘雲駕霧去找父親,現在,這個想像在舞台上實現了。「男孩」將於10月6至9日在牯嶺街小劇場演出,相關資訊可上兩廳院購票網查詢。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