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作初體驗
2011/08/18 14:16:34瀏覽280|回應0|推薦12

透過「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職場體驗網」的媒合,家成這個暑假在台南新化區的老人養護中心工讀,工作的職稱是「活動及關懷訪視員」,工作內容包含:協助長輩們餵食、陪伴長輩們聊天或做活動、布置美化活動場域、分送餐盒並訪視獨居老人等。

工作的性質和家成在校所學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帶領老人活動和童軍帶團是天壤之別。上班之前,家成產生懷疑和退縮的恐懼,但是,為著賺取大學學費,阿諾鼓勵家成,一切以「開放的心」,體驗服務社會的行動,進而思考和界定自己的生活意義和價值。

在家成的認知概念:社會福利機構不同於五光十色、歡樂氣氛、引人注意的服務機構,服務人員也沒有光鮮亮麗的制服,相反的,社會福利機構通常是被歸類在一個不起眼的定位,一個默默在後面幫助他人的單位,每個人依各自的需求情況(婦幼、老人等),尋找不同性質的服務。人生的境遇無常、年齡演變必然,大家或許哪一天都會都需要到外界的協助,社福服務雖在後台,卻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抱著嘗試和學習的想法,一個突破性的抉擇,家成一腳踏進了社會福利領域。

工作初期,語言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在家都以國語溝通,但養護中心的長輩們大多只懂台語。家成在工作周報表寫著:「一開始很挫折,但長輩們會熱心的糾正我的台語發音,不懂的問別人。雖然還是講得結結巴巴的,但簡短對話已不成問題,『不標準的』台語竟成了長輩們開玩笑的話題,天天都跟長輩們聊得很開心。

之前,從來沒有和老人共同相處的經驗,更別說是一群行動不方便或者狀況不一的老人們。家成的報表記述:「和失智症的長輩們相處,有很多無法預知的狀況,相處過程產生很多不同的經驗。不知為何,失智的長輩常常提到兒女,每當他們講到小時候的艱苦或急著找兒女時,總會讓人覺得鼻酸,如果順著他們的話語講下去,又有種敷衍的罪惡感,我嘗試在陪伴長輩的同時,拋棄『同情心』、找尋『同理心』。大部分的時候,和失智的長輩聊天是很有趣的,長輩們的話題會跳來跳去,突然冒出一些無厘頭的詞句,過程很輕鬆;但很多人都說和失智的長輩聊天是在浪費時間,我卻不這麼認為。失智的本身也可以是種幸福,只是需要周邊的人更多的關懷和注意。

暑期工讀雖然只有一個半月,但是加上前期的職前研習課程和後續的成果發表等延伸活動,花的時間和精力可不僅是合約的範疇。為了這份工讀,家成必須放棄很多的夏令營隊活動,必須犧牲和同儕出遊的機會,甚至,全家人也都被迫配合調整登山的行程。但是,一個半月下來,看見家成的態度和想法漸漸成熟,某些犧牲是值得的。薪資所得雖然和學費金額還差一大截,但是對於工作職場的初體驗,具備正面、無上的價值。家成的隨身筆記上寫著:既然錄取了,就盡全力完成自己該做的工作。

1.學習和其他人相處,共同解決問題。

2.很多事要自己想辦法,只靠別人沒有用。

3.成果是長時間累積出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4.打破沉靜和別人閒話家常,聊開了,大家都是朋友。

5.面對不同年齡層,必須構思不一樣的活動帶領方式。

再上班兩天就結束暑期工讀了,家成的工作心得寫著:「這個領域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長時間的努力,與我原先好動、浮躁的個性落差很大。剛開始和長輩們相處,很像是自己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或者像是傻瓜在『自言自語』;漸漸得,長輩會點頭或搖頭回應;到現在,一見到我就揮動雙手、大呼小叫。很開心找到了和失智老人「親近」和「互動」的獨特方式。很慶幸有機會認識社會福利機構,在年輕的時候有機會了解老人的行為模式,知道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做些哪方面的準備,明瞭日後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我家裡的親人。」家成在當大學新鮮人之前,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ckroach5&aid=555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