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DRAM產業的今日 兩個前因後果
2011/10/31 18:49:43瀏覽2663|回應0|推薦22

自由時報社論相繼以「台灣產業的前景在哪裡?」(10/27)、「產業再現危機乃馬政府無能的血淚見證」(10/31)為題,以DRAM產業為例,猛力批判馬政府。如果瞭解前因後果,就會知道,民進黨才是應該為DRAM產業的今天負責。

「兩兆雙星」 第一個因果

大家都知道「兩兆雙星」是扁政府時代琅琅上口的產業政策,「兩兆」指面板和半導體產業,目標要衝破兩兆元的產值。由於其衡量的指標是以產值(量)作基礎,因此強調規模,以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作為競爭主軸,反而忽略核心技術的建立。南韓、日本、美國、歐洲企業均自行開發製程技術、掌握關鍵技術,2004年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分別達到10%、21%、17%、17%;反觀我國業者以技術移轉及合作研發為主,該年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僅6%,每年支付外國企業技術權利金總額超過新台幣200億元,至2007年四家主要企業所支付技轉費用仍達47千萬美元。

由於我國DRAM業者無法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生產技術及新產品推出時程落後外國大廠約一~二年時間,只能依靠不斷擴廠運用規模經濟來競爭。南韓則因資本支出及研發支出都領先各國,新產品開發速度快、產品線廣、新產品溢價高。在景氣時,我國與南韓營利差距小;景氣差、產品單價不好時,營利差距就拉大許多。換言之,台灣業者多半靠景氣賺錢,碰上2008年全球經濟風暴的衝擊,營運自然產生問題。

看到DRAM產業的問題所在,魏東陽先生在2006117電子時報以「DRAM廠不斷擴張 不如合併提升自主技術」為題,希望台灣DRAM廠改變思維,政府產業政策能做調整;但是在只重「量」、不重「質」的兆元產業目標之下,發展模式一成不變,扁政府也沒有什麼作為,任令DRAM產業走滑至全球經濟海嘯時危機終於爆發,此為第一個因果。

切斷DRAM產業再造 第二個因果

2008年下半,全球經濟海嘯衝擊全球需求,我國DRAM產業受到重大創傷,當時行政院基於掌握關鍵技術的大原則,推動成立台灣記憶體公司(TMC),並進行與日本DRAM主要廠商爾必達(Elpida)合作,當時爾必達願意提供其所擁有的全部智慧財產權與TIMC 共同發展自主技術(美國美光公司(Micron)則表示無參與合作的意願),並且參與投資TMC,台灣方面則由國發基金參與投資。採用此種模式而不直接整併DRAM業者之主要原因是如果不掌握關鍵技術,即使整併了DRAM廠商,根本問題仍舊存在。其次,各DRAM業者背後都有不同的技術合作對象,採用的技術不同,各家狀況不一,意願不一致,整併工程很難於短期完成;甚至DRAM價格一有波動,都會影響業者原有合作意願。

就在政府進行再造工程之時,碰到兩股反對力量,一股力量來自於媒體,例如自由時報於200937以「國發基金 小心掉進大錢坑」之標題,指稱TMC是個錢坑,DRAM產業不僅過了「擴充期」、「成熟期」,甚至面臨產能嚴重過剩、流血銷售的「淘汰期」。該媒體該日的另一篇報導「百業待援 轟為何先救DRAM」,借用若干傳產業者的意見反對政府救DRAM產業。

另一股反對力量來自於立法院。20096月立法院審查98年度國發基金預算,由於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作成主決議,要求「行政院長及有關部會首長,針對國家發展基金規模之擴充及DRAM再造方案與「台灣記憶體公司(TMC)」之設置,向立法院院會提出報告,並備質詢,並經同意後,始得辦理。」 由於要行政院長針對個案向立法院院會提出報告並備質詢,國民黨團堅決反對且表示不會開此先例;至1126經濟委員會審查國發基金預算,三位民進黨委員提案作成決議「99年度新增各項投資330億元,絕不可用於DRAM產業再造方案之相關支出。」TMC請求國發基金投資之路因而受挫。

此時,政府規劃提出另一替代方案和爾必達協商,而由於延宕多時,DRAM產業情勢發生變化,爾必達合作的條件和意願也產生質變,推動TMC和爾必達合作的工作乃告一段落,掌握DRAM關鍵技術的願望終於落空。回顧過去,自由時報過去極力反對政府進行DRAM產業再造,今日有何立場於1027日以社論「台灣產業的前景在哪裡?」、1031日社論「產業再現危機乃馬政府無能的血淚見證」批判馬政府「任憑DRAM在怒海中載沉載浮」?該報社論不就是流著「鱷魚的眼淚」嗎? 

證明民進黨的產業政策一塌糊塗 玩假的

串聯台灣DRAM產業發展的歷史,民進黨執政時「兩兆雙星」重「量」不重「質」的產業政策造成自主技術未能建立,產業競爭力長期落後於競爭力對手,遇到2008年全球經濟大衰退,立即呈現搖搖欲墜;而在馬政府推動成立TMC以掌握關鍵技術改造DRAM產業之時,民進黨立委又率先反對國發基金的投資,反對其執政時拿來當招牌的產業,否定當初其所推動的政策,不就證明了民進黨執政時的產業政策是失敗的、玩假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yiin&aid=579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