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中海與海權
2021/04/26 15:30:21瀏覽532|回應0|推薦0

備課地中海這個主題的時候,才對地中海這片海域與沿海地區有多一些了解。其中有的是我過去略有所知,但是一知半解;有的是記憶很模糊,雖然曾經讀過但是認知已經無法串起來;有一些是我原本不知道或者是從來沒有想過的觀點。一些心得與想法記錄如下。

1、地中海,真的是陸地之海

地中海,文字上的意義就是內陸之海;事實上他也的確是符合內陸之海的形容。被歐洲、西亞、北非所包圍的這片海域,與大西洋相通之處是寬度僅僅只有14公里的直布羅陀海峽。海域的面積並不大,把地中海放在美國地圖上來看的話,大約也就不過是一半大的美國國土。但是這個海域沿海卻共有21個國家,緊密相連;例如位於義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島與北非突尼西亞的距離也不過就是280公里。人類在此活動的歷史已經長達將近5千年,所產生的故事也就非常的多。

2、地中海上的權與利爭奪不歇;爭奪模式也不少。

依其權力擴張的經營模式,我認為可以把它至少區分為全面佔領的傳統帝國模式、網絡串接的海洋帝國模式、結盟外交下的權力控制等三大類。三者的擴張型態不同:

(1)帝國佔領模式的傳統帝國模式,重點在於對對方發動全面侵略;征服佔領,之後直接統治;

(2)網絡系統模式,或許亦可名之為海洋帝國模式。採點狀佈局的方式擴張,增加可掌握的據點數量,將之串連,發展為網絡化的通路,可作為通商運輸或者是軍事用目的。這些據點可能是攻擊與佔領、租用或者是合作的方式取得。

(3)結盟外交的權力控制模式則是,雖非直接進佔區域內任何領土,但藉由各種戰略利益的合縱連橫,操控該地區。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最早的腓尼基人以及13─15世紀義大利半島上的城邦共和國威尼斯人,採用的是點狀網絡系統式的海洋帝國權力擴張模式。而迦太基人、羅馬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則是採取全面佔領、直接統治的傳統大帝國模式。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後,帝國模式又有變形,所發展出來的帝國海外殖民,在形態上則比較接近海洋網絡與權力控制的中和。以十八世紀之後的大英帝國為例,其於地中海的擴張, 大多以據點式、間接統治型,取得控制權的方式佔領。 無論是哪一種模式,20世紀進入冷戰時期之後,在權力平衡的大戰略環境之下,透過權力板塊的連結與結盟,發展於地中海控制權成為主流形式。

自古至今但凡有任何想要在區域內擴張自己權力者,都會引起不滿。直接落地插足的程度越高通常也就越容易引起不滿;上述三種模式當中,帝國佔領所引發的衝突因此也是最高的。 附帶一提的是,這也說明了為何中國一帶一路採點狀佈局的擴張方式,帶來的許多爭議。一方面讓中國進入了許多國家的重要港口門戶引發側目但是另一方面一帶一路透過的方式並非武力征服的強制措施而是採用商業合作為投資,且是雙方同意的結果,所以讓一帶一路的是與非皆有其理。

近期所引發爭議的東地中海衝突這是另外一個觸犯到地中海地區權力擴張底線的案例:土耳其以降低能源依賴提升能源自主之名,於東地中海地區探勘海底天然氣;法國總統馬克宏指責土耳其在新鄂圖曼主義的帝國擴張思想下,任意侵入他國專屬經濟海域。

3、 地中海地區的歷史權力結構翻轉

地中海地區的權力結構自古至今幾度翻轉,其中有幾個特點:

(1)戰爭是關鍵因素:戰爭推動權力結構真正的翻轉。陸戰海戰兼而有之。因海戰而決勝負者也不少,勝負關鍵在於士氣、戰術、裝備與科技。(2) 每個政權面對時代權力結構流轉的自我定位與應對方式各有不同。(3)翻轉結構的原因,除了軍事之外,文明衝突也扮演重要角色。

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對戰雅典與斯巴達聯合領導的希臘聯軍。在雅典城外的沙拉米灣,希臘城邦聯軍運用周遭水域地形不平的特點,以戰術與士氣擊敗波斯帝國;此戰役之後希臘人得以掌握希拉半島到西西里島之間的水域。

又例如公元前146年爆發於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三次布諾戰爭。羅馬人靠著新的跳台科技裝備, 打敗迦太基人,之後趁勝追擊,取得西西里島控制地中海佔有伊比利半島、支配北非、肅清海盜、建立強大的海軍軍團,將地中海轉換為羅馬人的內海。

隨後中世紀時期東羅馬帝國與遊牧民族出身、崛起的阿拉伯帝國角力則以陸戰為主。海戰不是重點 ,但是長達250年的十字軍東徵,依賴海運後勤補給。促成義大利半島到法國北邊貿易大城的興起。其中最為富強的是既有優異的航海科技、龐大艦隊、經商據點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國。

再一次歷史性的海戰是發生在十六世紀的雷班托海戰。雷班托位於今天希臘西海岸愛奧尼亞海。 交戰者是快速崛起擴張百年的土耳其人與西歐各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共同組成的基督教聯軍,以大帆船、運用貼身肉搏戰略,血洗鄂圖曼土耳其人。這一次的戰役雖然沒有撼動當時處在巔峰時期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但是也使阻擋其無法無限向西擴張。

十八到十九世紀,輪到英法兩大強權在地中海登場。18世紀末19世紀初 ,納爾遜領軍的英國艦隊先於尼羅河口,後於大西洋中的特拉法加擊敗拿破崙,開啟了英國在地中海的時代 ,此後的一百年間地中海大致平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至今,地中海的角色各有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地中海非主力戰場。事實上一戰可說是英國與德國之間的戰爭;兩國與其各自的盟軍陸戰海戰兼而有之。海上戰場從北海黑海到地中海。土德聯手,最後敗於英國盟軍手中;也導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徹底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主要戰場就在海上,以北非為主的地中海戰役。由於英國在地中海的控制權有利於補給,幫助盟軍取得勝利。

冷戰時期的地中海,由於海域水深有限,無法容納核子動力潛艇所需要的深海作業;主要為美蘇雙方訓練與情報作業區;雖然大型海戰不再,但是小型衝突不少。

4、權力真空下的當代地中海(未完待續)

21世紀地中海的權力結構又再次面臨新的盤整。有三個層次的問題: 一層涉及中美俄大國角力;另一層是區域衝突;再一層是國家內衝突。三層權力結構變動交織連動,讓當今地中海情勢無比複雜。

美國逐漸退出地中海、普丁的俄羅斯重新展現出對掌握黑海與地中海的興趣、回教基本教義勢力在東地中海地區快速成長、俄羅斯土耳其敘利亞三方關係複雜; 土耳其新保守勢力主政在東地中海地區尋求擴張的舉動,又引起其他地中海地區北約國家的不滿。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shin&aid=16208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