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7/11 16:30:28瀏覽979|回應0|推薦1 | |
閃動攝影藝術-蕭雲攝》影之外 (4)
話說預言─解中國七大預言書未解之謎(三十二之二十八梅花詩) 《梅花詩》 相傳為北宋紹雍所作,共十首預言詩,從北宋靖康之難高宗南遷開始。第五節解為滿清入主中原到太平天國起義,清廷最後不得不重用漢人中興。第六節開始沒多大解說,所以從第六節開始。我認為這個預言恐怕也是清末民初托寫的,解者也是清末民初人物,所以無法續解其後的歷史。 原文 第六節 漢天一白漢將秋,憔悴黃花總帶愁(指黃花崗起義)。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頂。 蕭雲解: 本節預言民國初年歷史,「漢天一白漢將秋」係指清廷退位後就是漢家天下的中華民國,但一白即秋,指沒多久政權移轉到袁世凱手上之義。「憔悴黃花總帶愁」指由於世事變化太大,讓辛苦的黃花崗起義等等的成果變成愁悵與憔悴!「吉曜半升箕斗隱」指南北對恃直到北伐成功才統一中國,隨後就是「金烏起滅海山頂」。「金烏」代表日本,指日侵華的起滅都跟海與山有關,最後日本還是戰敗回到海之地,日昇之處。 原文 第七節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指甲午戰爭與聯軍侵華),還有胡兒在眼前(指滿州國)。 蕭雲解: 此處有人解為甲午戰爭與聯軍侵華、滿州國,並不正確。解者應是抗戰初年的人,戰後歷史還沒發生,以致無法綜觀全詩。本詩係指國共內戰,所以說「雲霧蒼茫各一天」勝負難料。而這國共內戰起自西北方,中共在抗戰勝利就從西北包抄南下。至於「東來暴客西來盜」是說東方來的日本剛走,西方又來強盜是指中共。而「還有胡兒在眼前」指蘇聯干預中國政事,阻止中國軍隊接收東北等投降之日軍。 原文 第八節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蕭雲解: 這是指國共和談無望,中國抗戰勝利後的統一形成殘局,國共無法再和衷共濟。至於「豹死猶留皮一襲」就是國民政府退到台灣,大陸易主。但有意思的是豹死還留一張皮,指退居台灣保留了中華民國這張之招牌。「最佳秋色在長安」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最後還是中共政權獲得整個中國的統治權,其二是中華民國當年的民主共和主張獲得兩岸共識,重新掛起這塊招牌,兩岸政治和解開創新局。 原文 第九節 火龍蜇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霄風雨不須愁! 蕭雲解: 此處確認在台灣的政權最後無法獲得對於大陸的統治權,因為「原璧應難趙氏收」是指當初的和氏璧無法原璧歸趙,整個時局已經改變了。此時的中國大陸是「火龍蜇起燕門秋」的態勢,也就是中國大陸像睡醒的火龍,神情奕奕,不可一世。至於之後的世局會是如何呢?相當有意思寫著「一院奇花春有主」,描寫當時中國將會是國際大村,各式奇人奇才都會匯聚此院之中。至於最後一句「連霄風雨不須愁」更是特別,未來世界可能還有一些災難,但在中國的社會都不須憂愁,有點不可思議!從這裡來看,未來的世界可能是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及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說的,是中國人的世紀。 原文 第十節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蕭雲解: 這是最後一解,也是作者的感言,這可能是要為自己做些因果輪迴的說明。作者都希望世界從此太平,又何必在乎這世界誰是主人誰是客人呢?也就是說,好好過日子比誰是主人重要,道出一般人民的心聲!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