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適合五月說的故事:Life In A Jar
2009/04/21 22:36:39瀏覽557|回應1|推薦2














引用文章
適合五月說的故事:LIFE IN A JAR


很多如戲
的人生,光是用一個電視小螢幕的平鋪直述就足以說得撼動人心。Hallmark電視電影Irena Sendler的故事就是如此。

Sendler是波蘭籍的天主教社工,在二次大戰德國佔領波蘭期間,她為華沙貧民窟裡的猶太孩子們找波蘭家庭收養,讓他們得以躲過集中營的死亡列車。
在納粹屠殺的百萬生靈中,Sendler和地下工作情報夥伴搶救下兩千五百個小生命,藏在玻璃瓶裡的是兩千五百個孩子的猶太名字和他們的收養家庭,以便戰後孩子與原生家庭團圓。這是Sendler故事名為 "Life In A Jar" 的由來。

Life In A Jar是適合五月說的故事,因為
玻璃瓶裡的每一個猶太孩子的名字都訴說著三位母親的故事––一是在生離死別之間選擇讓孩子離她而去的猶太生母,二是在納粹佔領地上干冒生命危險收養猶太孩子的波蘭養母,三是Sendler,她是兩千五百個孩子的再生之母。


在戰亂的年代,有多少像Sendler冒死守護的玻璃罐破碎了、湮沒了Sendler的故事另有個曲折之處:她的義行一直到1999年才為世人所知。美國坎薩斯州一個小鎮裡的幾個高中生做作業,從一個網站提到的小線索開始追根溯源、點點滴
滴拼湊出這一個動人心弦的事蹟,並編成舞台劇巡迴演出。這幾年來,這群高中生所發掘出來的資料並成為波蘭學校的歷史課教材。
改變了兩千五百多個生命的Sendler年前在華沙會見這群美國高中生時說:你們改變了波蘭和美國。

Sendler 去年五月去世,享年九十八歲。


p.s.
"The Courageous Heart of Irena Sendler"
已於周日在CBS電視台首映,DVD將於五月發行上市。主演Sendler的
女星Anna Paquin是當年以「鋼琴師的情人」一片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女童星、後又演出「離家五百哩」的帶領加拿大野雁南向的女孩。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ss43yen&aid=2873465

 回應文章

阿璇
有同感
2009/04/23 09:52

我覺得美國教育有個值得稱道的就是讓孩子從查資料中改變人生態度.

之前有看過一部片是敘述女老師帶領一群哈林區的孩子,用閱讀來改變生活,最後找出大屠殺生還的人分享心情.

在沉重學業壓力下,是否有想過讓孩子去體會人生另一面?

嚴同學(class43yen) 於 2009-04-23 23:05 回覆:
Explore! Explore! Explore! 學校的成績就算能保証一個大學文憑、不能保証一個不枉此生!

在No Child Left Behind 的政策下,美國近年來填鴨教育有復甦趨勢,教育的宗旨、內容、和方法在全球化競爭的旗幟下一直在爭議中。美國的「好處」在我看來是:因為地方大、
看法多,比較有空間讓不同意主流的人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