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9 11:36:07瀏覽431|回應0|推薦1 | |
因為最近北一女教師連署「逼退」校長的事,有個報紙的小社論指出:百年名校,這種事儘可私下折衝,何必鬧得眾人皆知,頗有家醜外揚的感慨。 身為北一女校友,我也很感慨,但感慨的是:媒體這種制式觀察其實是以兩個盲點為本的和事佬心態:一是一而再、再而三重建的明星學校神話,二是淡化或避談教育體系裡人與人、和人與機制的衝突本質。 不卑不亢地說,北一女的光環就是以學生入學的學業成績為基礎,再順理成章地以大學升學率為傲,實在沒必要衍生太多的廣義光環。至於在師資與行政人員遴選上,她和任一個教育機構一樣,有人事之間的齟齬和政治,有適任與不適任的爭議與摩合,上了檯面的不見得就比暗著來的要醜陋,吵得兇的也不見得就比客客套套的騎牆派更可憎。更且,如果把衝突看成是民主多元社會的本質的話,我們還可以把這回事件看成是教師專業與行政權威之間拉拒的「校園民主」的演進。 二十多年前的我們在北一女那能有這麼公開的討論空間?衝突,不僅不醜,在多元社會裡循序演進,很可能是美事一椿,強過粉飾太平。我真覺得時代在進步,但是台灣媒體的言論在退步。就像給北一女學生冠上「小綠綠」這個綽號一樣,到底是十六七八歲的北一女學生真的那麼「小」,還是台灣媒體記者們長不大? 瑪歌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