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阿拉斯加的冰山)
放暑假的第二天,孫女馬上打包,隻身飛往美國阿拉斯加,展開為期二個月的魚工廠打工生活。想到這個小妮子在家沒做過家事,沒碰過未煮熟的魚,現在要到腥味燻天、滿地污穢的魚工廠工作,既擔心又不捨。送機那一天,看她拖著幾乎要和她一般高的大皮箱,孤伶伶地遠渡重洋,不僅鼻酸。
這個傻大姐模樣的女孩,其實早就暗自計畫好了。雖然她的爸媽還負擔得起,但她不想花家人的錢,從去年大一暑假,就到游泳池當助教打工,一心想著,「用自己賺的錢,做自己想做的事。」今年四月中旬有一天,她告訴家人,已登記好暑假要到美國阿拉斯加魚工廠「殺魚」打工,雖然大家都驚訝、錯愕、不捨,看她心意已決,也只能尊重她。
於是一家人忙著上網找資料、打聽消息,幫忙辦各種手續、買機票,千叮嚀、萬交代,她倒是老神在在說:「阿嬤不用擔心啦,不懂的事,有嘴吧就可以解決了──不恥下問嘛! 嘿嘿!」
喔,小妮子長大了。
到了阿拉斯加,她打電話回來報平安,接著傳email,傳她拍的生活照、寫明信片,父親節打電話回來,給阿公、爸爸、叔叔賀節。每次聽到她的聲音,難免心酸。但看到小孫女變得這麼勇敢、獨立,有自己的見地和想法,也感到寬慰。
她說,到安克拉治,第一眼看到地廣人稀、綿延千里的荒原,聳立在眼前的雪白的山頭,令人想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也切身體會到自身的渺小。從安克拉治到工廠約二個小時的車程,窗外的景緻如一張張風景明信片串成的跑馬燈,令人目不睱給,她深深慶幸選對打工的地方了。
本來滿心想到一個同種族的人較少的地方,可以多用英語溝通,學學英語,但人算不如天算,這裡打工的同事,大多是東歐人,烏克蘭人最多,其次俄國、土耳其、.......,台灣的同事共有七個人。同種族的人在一起,大都用自己的語言。大家英語程度都不是很好,很難溝通,這點倒是始料未及,她也體會到語言、生活習慣的不同,無形中塑造了許多藩籬,即使抱著友善開放的心情,還是只能淺淺地相交,很難融入別的族群,因而感到些許無奈。
不過她這一次踏上這個美國大冰箱的土地,有很多新的體驗:
第一次看到滿山未融的白雪,和山下倒影如畫的湖泊。
第一次坐在雪地上滑雪、打雪戰。
第一次體會到晚上十時天還是亮的。
第一次目睹絢爛無比,又有點詭異的北極光。
第一次和這麼多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在一起生活。
第一次看到規模龐大、部門繁多的魚罐頭工廠,船塢、殺魚、分魚蛋、內臟處理、冷凍室、裝罐、...... 所幸,她分在分魚蛋的部門,不致太噁心。
第一次感受到爭取時間的重要(時間就是金錢),因為魚船一上岸,各部門 都要馬不停蹄,有時一天得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從每一次傳回來的正面消息中,感受到小妮子體驗到很多新的經驗,她樂觀生活,能吃苦耐勞,能在大融爐中和不同族群的人和睦相處,這些看到的、接觸到的,是學校沒有的,是無價的生活體驗。
她說等工作完了以後,還要呼朋引伴玩幾天,也想到冰河國家公園看看冰河。賺錢的念頭已被這裡新鮮的環境擠掉了。
我這個老太婆深深領悟到長江後浪推前,也為孫女的勇敢、和群、獨立感到驕傲。我要將擔心化為祝福,等回來,我要給她一個特大號的愛的擁抱。
( 下圖: Seward Alaska 港口 和市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