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美男子紀念爹爹
2008/04/23 14:24:40瀏覽403|回應0|推薦9

爹爹用過午餐,在床上躺好,嘆了一口長氣,就睡了。
在我看來,那是解脫。

看新聞看到卡麥蓉狄亞茲的父親過世,
出席追思會的賓客大都穿夏威夷花襯衫,氣氛像開配對,
以符合狄亞茲先生生前樂天的作風。

本來我自己的話是不想辦的,想說就燒燒放個罐子擺家裡就好;
如果有人找我就說我出去玩了,不一定什麼時候會回家。
看了狄亞茲先生的新聞後就想,
若一定要辦個什麼的話,我就要辦歡樂的,
要招待賓客吃垃圾食物,還要放披頭四的歌。
就像莊子鼓盆而歌那一類的弄法。不錯吧。
我還蠻喜歡又哭又笑那種錯亂的感覺,越來越變態了我。


因為我爹爹是美男子
所以令我熊熊想起世界第一美男子Björn Andréson


《Death in Venice》(魂斷威尼斯)
http://us.imdb.com/title/tt0067445/
【原 片 名】Death.In.Venice
【中 文 名】魂斷威尼斯
【出 品 年】1971
【國  家】義大利/法國
【類  別】  劇情
【導  演】 Luchino Visconti 盧奇諾‧維斯康蒂
【主  演】 Dirk Bogarde 德克波加第 --- Aschenbach作曲教授
             Björn Andréson柏恩安德遜 --- Tadzio美少年達秋
【片    長】131 Mins 
【對白語言】英語
榮獲坎城影展:25週年特別獎
原著:Paul Thomas Mann(保羅·托馬斯·曼,德國作家,1912年出版,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劇  情】
在1911年,有位德國作曲家奧巴森斯哈(Aschenbach)因長年刻苦嚴謹的音樂生涯而感到倦怠。
於是前往水都威尼斯度假,住在麗都島的「至上飯店」(Hotel Exelsior)。
威尼斯華麗得化不開的美景,喚醒了奧巴森斯哈教授的內心長久的感性思維。
在異國國度裡他邂逅一位美少年達秋(Tadzio)。
美少年達秋成為老年喪女的奧巴森斯哈的一種補償,他對少年由欣賞到讚嘆,再由讚嘆到關心。
他深深為這位俊美如希臘雕像的波蘭少年著迷了。
「長著一頭蜂蜜色的柔髮,鼻子秀挺,而且有一張迷人的嘴。」
奧巴森斯哈認為「這不是自然界的塑造,也不是造形藝術至今所能創構的宏偉巨作」。

他每每追隨著達秋,完全被激情所左右,幾乎是到達忘我的境界。
他的目光永遠追隨著達秋而遊走,雖然多次想提起勇氣前往攀談,
但達秋那若有似無的態度又令奧巴森斯哈怯步。
始終沒有講過任何一句話的默默暗戀著達秋、追隨著達秋。

威尼斯的天氣使他產生一種鬱悶又煩躁的感覺,於是體弱多病的他決定動身離開。
退房結帳後,他卻又感到很懊悔。
他其實又希望能多看少年幾眼,但還是被迫動身往車站前去。
結果卻因行李烏龍送錯了方向迫使他從車站又返回飯店。
這時他表面上看來鎮定,其實內心欣喜若狂,因為他又可以再次見到他心愛的臉龐。
教授在車站也看到有人因為傳染病而昏倒死亡,
此時此刻,威尼斯正爆發了一場霍亂,官方特意將消息全面封鎖。

奧巴森斯哈教授一開始並無警覺性,當他發現遊客紛紛走避,
城市也開始灑上消毒的液體,逐漸了解事態的嚴重與恐怖。
但為了多看達秋一眼,他竟不想離開被瘟疫所籠罩的威尼斯,
繼續過著追逐著『只要能看他一眼就滿足了』的生活。

奧巴森斯哈教授知道瘟疫的嚴重擴散與居民快速的死亡後,想了又想,
決定還是去告訴達秋的母親,請他們盡速的離開威尼斯。
他決定要親手送走他最愛的人。

那是他第一次這麼靠近心愛的達秋。
奧巴森斯哈教授無法克制那顫抖的手輕輕撫摸著達秋的一頭金髮,
眼淚卻在眼眶裡打轉著。

夜晚在飯店舉行的晚會,教授目不轉睛的望著達秋。
被他若有若無的微笑牽動著全部情緒。
晚會結束後教授一個人默默的坐在椅子上掉眼淚,思念著達秋。
且喃喃自語道:「以後不准你這樣微笑,不准你對任何人這樣微笑。我愛你!」

終於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了,達秋與他的家人即將要離開威尼斯。

他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衰老,為了博得對方的歡心,
他開始染髮整容,好讓自己煥發出青春的姿態。
來到理髮廳擦上粉與口紅 ,也把頭髮與鬍子給染黑了。
感覺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其實此時他已經病得很嚴重了。

看著達秋與家人離開,奧巴森斯哈教授始終一路尾隨著,知道以後永遠再見不到他了。
但是走走停停也怕跟得太近被發現。
達秋發現教授跟著他們也故意落後家人,假裝看街邊的海報等待教授跟近。
教授因偶爾跟丟而急得淚水直轉。
終於已經不能再跟了。

他們一家人終於在黑暗的巷子中消失了蹤影。
美少年最後停下轉身望著教授一眼,便轉頭離去。
至此  他們從沒有交談過任何一句話。
教授緊張到躲在牆後不敢相望,心裡一片悲戚與蒼茫,
看著心愛的達秋走了卻無能為力的跌坐在路邊哭了。
(讓我不禁想起前人的兩句詩 :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阿!)
(真想替教授大喊:不要走!留下來阿!)

阿!在這漆黑的街景,無人的夜晚,是如何孤獨徬徨!
連自己心愛的人都走了到底還剩下什麼?以後可再不能再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臉龐。
教授想到自己可笑的行徑,大笑了起來卻又大哭了。(看得我揪心阿!)

回想自己事業遇到的瓶頸,演奏會上群眾的嘘聲,太太難過流淚的畫面,
與好友的責備…教授徹夜難眠,惡夢連連,心想:阿 !我只能帶著音樂陪葬了。
但是心裡面腦海裡卻又盡是達秋那完美無暇的臉龐在那轉啊轉的。

奧巴森斯哈教授不幸染上霍亂,高燒不退,神智昏迷,
還經常夢見達秋和他的母親為了躲避這場災難而准備離開的場景。

染病的教授來到海灘上,這個已經沒有達秋的沙灘上,也因為疾病的擴散而顯得人煙稀少。

神智不清的教授,坐在沙灘上的椅子上時,
恍忽中又看見達秋的幻影與朋友穿著泳衣與朋友嘻鬧,
最後終於消失在海的彼岸。

最後少年站在海邊,指了朝天的手勢,
「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彷彿是死亡的另一種延續。
奧巴森斯哈對少年的追求,
是一個臨死的人對生命充滿眷戀、對美的追求與熱愛的象徵。

教授垂死時最後的眼裡,心裡眼裡仍是那位百合花一般俊美的少年。
他起身想攔住他的時候,卻因為體力不支虛弱而昏倒在長椅上,
就這樣死亡帶領著他走了。
屍體最後被拖走了。 

http://www.wretch.cc/blog/sandytzeng&article_id=25824111

伯恩‧安德森,這名剛邁入五十歲男子,
三十五年前曾被譽為“世界第一美少年”。
他在導演Luchino Visconti 影片《魂斷威尼斯》中所展現的驚世之美,
使他在電影史上永生。
這部影片1971年上映,講述了一個由Dirk Bogarde 扮演的作曲家,
在威尼斯途中偶遇一少年,為其美麗癡迷並因此死在威尼斯的故事。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是Bjorn Andresen(伯恩‧安德森),
被迷人少年Tadzio這個角色徹底毀了。
Bjorn一生是個悲劇。五歲父親拋棄家裏,十歲不到母親自殺。
後來和繼父一家生活,少年時代十分孤獨。
大概他強烈的主見個性也是由此而來。
青年後的生活更是糟糕,雖然他已經淡出影壇,不願爭名奪利,
但很多事情又怎是他能夠控制?
導演維斯康蒂的情人不滿Tadzio角色被搶和導演對他的關照,
N次謠說他死於車禍、空難、濫服藥物……
1976年更是莫名其妙被捲進一場謀殺案。
五十歲,最大的願望——僅僅是能夠親眼看見自己的父親。
「我希望能夠見到他,只要五分鐘,我想凝視著他的眼睛,聽著他的聲音。
我可以看一看他雙手,知道他生命中發生的事情。」

《魂斷威尼斯》中的角色,
使十五歲的Bjorn Andresen 成了令人覬覦的「性感符號」,
他在其中的表演——迷惑長者的美少年卻變成了他終生的印記。
他始終想擺脫與同性戀的關聯,並堅決拒絕自己的形象和〝gay〞聯繫在一起。
希望同時成為歌手和演員的努力失敗後,
他開始為自己療傷並想從他黑暗的童年中恢復出來。
因而,這部影片毀了這個少年。
而現在,一本書(Greer的新書《The Boy》)又重新挖掘出他從前的照片,
這只能帶給他陰暗鬼魅的過去又在記憶中重現。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Bjorn天生一股陰柔之美,
但他本人卻在極度擺脫他的外形帶給別人的這種印象,
所以生活中他活得很痛苦,也嘗夠了流言蜚語的苦,
但也許正是這種超乎性別的美才能讓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吧。

http://blog.pixnet.net/yeats1103/post/4138065

http://tieba.baidu.com/f?kz=12028450


既然提到了浪漫唯美的gay片就一定不能不提雙小最愛之
《My Beautiful Laundrette》(年少輕狂)
http://us.imdb.com/title/tt0091578/
看了十幾遍還意猶未盡~~~有空去租來看吧。

Daniel Day-Lewis屬於白小鳥

釣魚台屬於台灣

美男子終究屬於老天

爹爹再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rce001&aid=180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