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音樂治療
2007/06/15 11:22:26瀏覽574|回應1|推薦3

我的好盆友Dear M,
因為種種不可承受之因素導致憂鬱症復發,
起了輕生的念頭...
他把之前醫生開給他沒吃的安眠藥拿出來,
一口氣吞了50顆。
睡了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
又氣又無奈滴又吞了30顆。
豈料,又睡了一覺醒來,竟然還活著!
驚訝之餘索性就把剩下的20顆全給吞了。
天不從人願,
還是睡了一覺醒來,仍活的好端端滴~
小宇宙如此之強大旺盛,
真不愧為堂堂聖鬥士之一員啊!!!
但悲傷又固執的M,
還是想一走了之,這會兒便決定用皮帶上吊。
他拿出自己唯一的一條皮帶,
把有釦環的一端套住脖子,
另一端牢牢綁在樑上。
他毫不遲疑滴雙腳一蹬,
那皮帶的釦環便噼哩啪啦滴斷成好幾塊碎片...
M就這麼跌坐在地上。
他愣了一會兒,笑了。

目前的M:繼續努力對抗種種不可承受之因素及憂鬱症。
目標是:像一尾活龍似的好好活下去。

**************************

白小鳥為父王打聽到一種神奇的「音樂治療」,
可以有效滴防治失智症。
我趕緊做了功課,看是如何一回事,
然後打電話向母后報告~
我說:
「音樂治療課程強調多聆聽、多讚美,平常要多跟父王說『你好優秀』,
 讓父王產生自信,肯定自己的生活價值,心理開心,對健康也有助益。」
母后說:「太難了,我做不到。你先說說看,我聽聽做參考。」
我說:「啊~父王~您真是個聰明又可愛的小傢伙啊~」
母后說:「你真噁心,我要吐了,再見。」
母后就醬掛了我電話。

重點是,音樂治療有刺激腦細胞的效果,
對於精神方面的疾病有著神奇的療效,
有這方面困擾的親盆好友們可以試試喔~

**************************

音樂治療
這是一門牽涉到音樂欣賞與心理學的艱深理論。
它是很專業的一門課程。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被音樂治療的經驗。舉例來說﹐你一定曾經在人車喧騰的馬路上關起車門來靜靜地一邊開車﹐一邊找尋可以讓自己的腦袋不受到吵雜干擾的音樂來聽;你也一定曾經在卸下一天疲倦工作之後﹐閒適地坐在躺椅上﹐泡上一杯上好的茗品或純香的咖啡﹐再放上一張冥想的音樂來放鬆自己﹐對不對﹖再不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一定有過大聲唱歌﹐盡情發洩﹐直到歌聲漲大得淹沒掉心裡全部的不快;還有﹐星期天如果你上教堂﹐坐在長條椅上﹐聆聽聖歌隊莊嚴虔敬的讚美﹐你一定有過覺得心靈被洗滌過的感覺﹐對不對﹖

是的﹐這些音樂洗滌了你的心靈、你的憂傷、喧雜與煩燥﹐而後平靜了你﹐
這種效果就稱為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自原始時代就存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將音樂融入戲劇之中﹐發揮了在心理層面上的效果。到了中世紀﹐音樂和宗教儀式相結合﹐成為拯救靈魂﹐具有淨化人心的功能。至於近代﹐美國用音樂來治療因戰爭而罹患心理疾病的士兵。音樂治療於是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目。

音樂如何用來治療呢﹖根據畢達哥拉斯「顏色與音樂調性之間頻率共振」的理論﹐音樂就像七彩的彩虹一樣﹐是有色彩的。在大調音階中有Do﹑Re、 Mi、Fa、 Sol、La 、Si七種調﹐這七種調的運用除了取決於樂器本身的音域條件及音色特性外﹐作曲家在選擇來作一首樂曲時﹐也考慮到它的光度。像Do調代表紅色﹐Re調代表橙色﹐Mi調代表黃色﹐Fa調代表綠色﹐Sol調代表藍色﹐La調代表青色﹐Si調代表紫色。每一個調性的明暗會影響欣賞的感覺﹐如果再加上小調的應用﹐這種感覺會更明顯﹐比如覺得聽起來開朗活潑﹐或是黯淡沉滯等等。因為色彩性也往往代表某種特徵﹐如紅色代表體力充沛﹑熱情﹑獨立﹐橙色代表勇敢﹑外向﹐黃色代表思考、多情、內向﹐綠色代表平衡、寧靜、健康﹐藍色代表鎮定、沉著﹐青色代表乾淨﹐紫色代表服務…等。

音樂治療的效果十分驚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用童謠可以治療老人癡呆症﹐用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可以治療高血壓﹐用小夜曲可以治療胃腸疾病﹐用布拉姆斯的第五號匈牙利舞曲可以治療神經衰弱﹐用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可以治療偏頭痛﹐甚至用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可以治療「主婦不適應症候群」﹐使女人保持青春美麗。

在歐美﹐目前音樂治療師的資格必須得到國家認定合格才可以執業。近來也有許多學習音樂的人紛紛轉向音樂治療一途﹐因為這是一種在倍感競爭的音樂演奏以外新興的行業。這些治療師和醫師共組成隊﹐依照病患的需要選擇各種音樂﹐有時還得自己作曲﹐並且修改「處方」﹐儼然一名醫生。

寫到這裡﹐我不禁覺得音樂治療的概念對現代人而言其實十分重要。在忙碌紛亂的生活中﹐不管我們是否具備正確使用音樂的方法﹐平時都應該多聽聽音樂﹐將之分門別類﹐列一張清單﹐找出對自己起積極治療作用的音樂來。不論是依據調性﹑依據色彩﹑還是依據喜好。在各種情境中隨時可以鼓舞自己﹑安慰自己﹑也釋放自己。千萬不要低估了音樂蘊含的巨大可能性﹐你將會在音樂欣賞的領域中各進一步﹐受益良多。

**************************

音樂治療 可刺激腦細胞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

不少老人家因參與傳神希望線協會音樂治療課程,走出陰霾,甚至因此改善病痛,該協會音樂總監謝婉如表示,這套音樂治療課程強調從「心」出發,以團體諮商的方式多聆聽、多讚美,讓老人家產生自信,心理快樂,對身體健康也有幫助。

謝婉如說,傳神音樂治療主要結合了東方的脈穴調理、懷舊曲調,再加上西方的舞蹈精華與敲擊張力,再藉由團體的互動及刺激,釋放出老人的身體能量,讓身心靈都感到愉悅,有刺激腦細胞的效果。

 謝婉如也說明,有歐美的研究指出,音樂活動有助於刺激腦波的變化,而老人家的疾病多與腦部有關,如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腦中風,都與腦血管、腦神經病變有關,不過,音樂治療是否確有療效,目前只有個案治療,還沒有這方面的科學實證研究。

音樂治療課程強調多聆聽、多讚美,過程中會不斷告訴老人家「你好優秀」,讓老人家產生自信,肯定自己的生活價值,心理開心了以後,對身體健康也有助益。

謝婉如指出,此外,課程中也會安排手語帶動、打擊樂器,讓老人家即興創作,再加上老歌引導,以老人家耳熟能詳的懷舊歌曲,勾起老人家年少時的快樂回憶,並帶到現在的家人關係當中,改善人際相處。

謝婉如也舉例,參與音樂治療課程,視每個人的投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之前就有一名張伯伯,本來很排斥來傳神上課,結果來上了一次課,回家早中晚都猛作課程中的肢體律動,原本需要餵食、家人服侍洗澡的張伯伯,才上了一個月的課,竟然可自己拿湯匙吃飯,後來還可以自己洗澡,脾氣也變好了,和家人關係也更緊密。

**************************

音樂治療與自閉症        
作者:彭嘉華 - 註冊音樂治療師

在這十多年從事音樂治療及特殊教育工作的日子裏,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弱能人仕,當中較多的是自閉症兒童,而對他們的訓練也是我覺得最具挑戰性的。由於要迎合訓練的需要,於是我將行為心理學、自閉症療法及音樂治療三方面的資料統合起來,找出有效而適用於香港的自閉症音樂治療法。

自閉症的成因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論認為父母親在潛意識抗拒孩子,因而令孩子也對環境和人際關係產生排斥,並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現今已有足夠的研究資料去推翻這個心理成因而去相信自閉症是生理上的問題;雖然我們對自閉症的認識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閉症的方法;縱然如此,經過適當的治療和訓練,自閉症患者還是可以在認知、情緒、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其中筆者認識一些方法如密集式行為治療、維他命治療、防止食物敏感、聽覺綜合訓練、感官綜合訓練、言語治療及音樂治療等,對很多自閉症人仕來說,都有一定的幫助。

音樂治療是利用音樂去達到治療的目標,包括了重建、維持及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樂治療師針對個人的特殊情況設計音樂治療計劃,利用各類音樂活動如歌詠、樂器彈奏、節奏訓練、音樂遊戲、音樂聆聽及即興彈奏等,配合心理學的運用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仕。音樂治療在美國、加拿大及澳州等國家是隸屬輔助醫療架構內的專業,與言語、職業及物理治療相同。

現在為大家介紹音樂治療在自閉症治療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自閉症人仕對音樂的反應
每一個人對音樂都有先天的愛好和反應,從一項初生嬰兒對聲音反應的研究 (Standley & Madsen1990) 顯示,初生嬰兒最愛聽的,便是媽媽的聲音,其次就是女性的聲音和音樂聲,由於初生嬰兒對音樂的反應並沒有經過一個學習的階段,這顯示了我們對音樂的愛好是與生俱來的。另一項早產嬰兒的研究 (Caine, 1991) 中發覺,聆聽音樂的一組嬰兒比沒有聽音樂的一組康復得較快,出院的日期平均可以提早五至六天,這些研究都顯示了嬰兒對音樂的正面反應。對於自閉症人仕來說,他們天賦的音樂能力比正常的人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一項研究 (Applebaum, Egel,Koegel & Imhof, 1979) 便發現自閉症兒童的音樂模倣能力比一些有音樂天份的正常兒童還要高,美國自閉症研究院院長 Rimland 博士認為自閉症人仕的音樂能力差不多是宇宙性的 (Rimland,1964) ,他們有些擁有超凡的音樂感,辨音能力非常高;在筆者處理的自閉症個案中,就有不少可以辨別兩個或以上同時間出現的聲音,其中有一個極度抗拒社交上的接觸的自閉症兒童,當他聽到姊姊練琴時彈奏的樂曲,他便可以彈奏出同樣的樂曲來。一些文憲 (O‘Connell, 1974) 記載,一名自閉症兒童能知道隱藏在樂曲內和弦音根的改變,這能力就是很多專業的音樂人仕也未必能做到;另外一名自閉症的兒童則在一歲半時已能分辨出不同的交響曲及它們的作者。正因為自閉症人仕一般對音樂的強烈反應及興趣,適當的音樂活動可以加強他們的參予感,也可在治療或訓練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他們對治療師的認同感;譬如當治療師彈奏著一首當事人愛好的兒歌時,那首歌便可成為兩人溝通的橋樑,加強認同感,繼而可促進治療及訓練的成效;若再善加利用,音樂對自閉症人仕的強化效果(Reinforcing effect),便可增強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的「籌碼」(交換條件);舉例說,治療師要求當事人說出樂器名稱後,才給予樂器進行音樂活動;又或者在彈奏鋼琴時鋼琴的聲音很自然地成為小肌能訓練的強化物,因此利用音樂作為獎勵加強了獎勵的多元性,可以減少用食物獎勵的不便,獎勵亦來得較為自然。

安全而多元感官刺激
Temple Grandin博士是一位自閉症人仕,她在她的著作 (Grandin, 86) 中講述童年時的感官經驗時提及音樂的經驗,她的思考主要是圖象的思維方法,她憑聽覺處理聲音資料時有很大困難,甚至無法記憶別人所說的話,而旋律就是她唯一可以記憶的非圖象的資料,她建議一個好的自閉症治療計劃應該包括行為矯正法、感官的療法,言語治療和音樂治療。

音樂除了是一般自閉症人仕較容易接受和處理的感官刺激外,音樂多重感官的特性,可以協助他們加強專注力和記憶力,而這些都是學習的先決條件。一項加拿大的研究 (Morton, Kershner & Siegel, 90) 顯示,在工作前聆聽音樂可以加強記憶力並且同時提高了不受外在環境干擾的能力;而另一項有關自閉兒童上音樂課的研究 (Kostka, 93) 發覺,他們在上普通班的音樂課時所出現的行為問題如重覆手部擺動、身體的搖動、及缺乏參予等,比起他們上其他特殊班的時間都要少,這顯示了音樂的特殊吸引力可使他們較為專注,而在這項研究中亦同時發現,他們在聆聽音樂時的表現最為專注,因此,音樂課被認為可優先作為自閉症融合教育的學科。

音樂提高學習動機
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授 Lovaas 博士利用密集式的行為訓練法大大的改善了自閉兒童學習上的問題 (McEachin, Tristram & Lovaas, 93),而他的方法強調利用獎勵和重覆的訓練,我想音樂可以配合行為訓練以達到更佳的效果。

由於音樂是自閉人仕所喜愛的,加上音樂活動能帶給他們滿足感,這足以令音樂成為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強化物 (reinforcer),適當的運用,可使單調的訓練模式變得有生氣,獎勵也來得自然。

音樂內蘊藏著重覆的結構,如一首歌曲中有相同的旋律但有不同的歌詞;又如歌曲內出現的副歌,就是歌詞及旋律都經常重覆的段落,這些重覆的音樂結構很自然地給予自閉人仕「預知」的感覺,這種感覺既安全又新鮮,當配合了音樂活動的設計,可應用於很多不同的訓練如言語、肌能、認知及社交訓練等。自閉症人仕的學習確實需要很多的重覆練習,而善於利用音樂內重覆結構,便可增強學習動機,使重覆變得不沉悶;舉例說,在一些發聲的練習中,用唱詠的方法來重覆地練習同一個母音,但將旋律及節奏加以變化,便可作重覆的練習而不沉悶,亦提高了重覆學習的興趣。

促進言語及溝通技能
言語和溝能技能力薄弱都是自閉症人仕的最大障礙,在筆者的經驗中,透過歌詠和唸童謠是自閉症人仕學習言語上佳的工具。
有很多自閉症兒童對言語的理解的能力都不高,因而未能專注於治療師的指示,甚至好像聽不見,但在音樂的環境裏,他們較容易接受唱詠的指示,能模倣唱出歌曲,對歌曲內所教授的概念亦顯得較容易掌握。一項自閉症研究 (Buday, 95) 顯示,倘若用旋律配合要教授的物件名稱 (當唱出物件名稱時同時展示該物件),效果比傳統的口授式更好而且記憶較持久;而我在替自閉症兒童作言語訓練時經常採用的「歌詞填充」法,可以有效地誘導他們唱出正確的歌詞;「歌詞填充」法是先讓當事人熟習某首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可透過治療師的唱詠或播放錄音進行,然後在適當的時候於唱詠該歌曲時把句子最後的字詞略去,讓當事人用自己的聲音填上字詞。

經過悉心設計的音樂活動,可以促進非言語的表達能力,對於某些沒有言語能力的自閉兒童,用音樂加上動作配合做模倣練習,可增強他們非言語的表達能力,透過動作和聲音的聯繫他們可以了解動作的意思,加強身體語言的運用。一項運用即興演奏與自閉兒童發展溝通模式的研究 (Edgerton, 94) 顯示,這方法名為Creative Music Therapy,由著名音樂治療先驅者 Paul Nordoff 和 Clive Robbins所創,可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非言語的溝通能力如目光接觸和身體語言的表達。

促進社交情緒上的發展
透過各類的敲擊樂器如鼓和鈸等,配合身體肌能的運動,可使音樂成為情緒發洩的工具,這又是由於自閉症人仕缺乏溝通技巧,這些多元又安全的感官運動有助抒發一些抑壓的情緒。在成功主導的音樂活動設計下,他們能在短時間內享受成功的經驗,成功帶來自信,而建立自信心更是社交情緒發展及其他學習的重要基礎。

自閉症人仕另一項障礙就是不正常的玩耍技巧及狹窄的生活興趣,倘若能夠成功地培養他們一些正常的消閒興趣,便可以使生活興趣正常化,亦可減低他們異常的玩耍行為,這是行為訓練技巧中的「加強不共容行為」的方法;舉例說,一位正在接受音樂治療的兒童,由於培養了歌詠和吹奏口風琴的興趣,因而減少了自我重複的 說話 (鸚鵡語),又或者他在唱歌時,也不可能同時重覆的說話。

有不少自閉的兒童可以透過顏色音符來學習閱讀曲譜和彈琴,這是由於這種學習方法較容易掌握,這些彈奏使他們很快得到成功的經驗,這些經驗又令他們維持著在家中的練習,當操練變成習慣時,不但可以擴闊生活興趣,更可以培養集中精神的能力及按步就班的工作習慣,是社交情緒發展中不可多得的訓練。

音樂活動取代自我剌激行為及塑造正確行為
很多自閉症人仕都有自我刺激的行為,常見的有重覆的言語及手部和身體的擺動;音樂活動可以提供相類似的感官刺激,以致這一些自我剌激行為可以在較正常的情況下出現。譬如說一個自閉症兒童的擺手動作便可以用搖沙鎚的動作取代,重覆的言語亦可以用歌詠來代替,當他們從音樂的途徑滿足了感官的需要時,在其他的時間便可減少自我刺激的行為,若再配合行為訓練,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剌激的行為。

總結
音樂治療是一門專業的學科,音樂治療師須因應個別情況而訂出治療計劃,有系統的利用音樂和運用心理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一個全面的治療更是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達致最理想的效果,但從以上的資料來看,音樂治療對於自閉症人仕確實有很獨特的影響力,它是既安全又歡愉的經歷,對自閉症人仕來說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治療方法。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rce001&aid=1027579

 回應文章

人微延卿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代我向M致上最高敬意!
2007/06/15 12:26

至於父王與母后,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