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2台北電影節《三生三世聶華苓》:時代的背影
2012/07/16 12:04:29瀏覽2010|回應0|推薦11

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

紀錄片《三生三世聶華苓》(One Tree Three Lives)裡,作家聶華苓再一次這樣的形容自己。


飄泊,中國人的三生三世
1925年出生於武漢的聶華苓,在南京大學完成學業,畢業後發表第一篇作品《變形蟲》,而後來到台灣,加入《自由中國》雜誌,卻遭受政治箝制停刊,共事的雷震、殷海光亦受波及。1963年結識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隔年聶華苓赴美在愛荷華大學任教定居,兩人於1971年結婚。

經歷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從大陸到台灣再至美國,在聶華苓身上有著一代中國人的縮影,彷彿承載著流亡的歷史,她既非左派也無意認同右派,無論到哪裡都是『外人』,分裂而孤立的處境,塑造了她的創作風格,也讓她的書寫跨越了文化。


夫妻,內在的門當戶對
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結婚前,各自有過一段婚姻,但當他們找到彼此,就是一生一世了。分別來自中國和美國的兩人,當然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影片中聶華苓回憶她曾說保羅安格爾是外國人,不懂中國的事,保羅安格爾反唇相譏她(在美國)才是外國人呢。一直被當成『外人』的她,可以跟丈夫拿『外國人』來拌嘴,然後一笑置之,可見她真的在這段異國婚姻裡,找到『自己人』(內人)的歸屬感。而保羅安格爾對她和前夫生的兩個女兒的照顧,也讓堅強如聶華苓,可以像個小女人般放心依靠他。

聶華苓說:『兩個作家在一起生活不容易,像打乒乓球的友誼賽。』,他們相互磨練,一起成長,對事物的看法不盡相同,對文學和人的熱情卻是一致,是內在門當戶對的夫妻,於彼此不同之處又能互補,就如保羅安格爾創辦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時,是因聶華苓大膽的提議,而嘗試拓展至120個國家,最終克服了保羅安格爾當初經費上的擔憂。

作家,永遠的外人
片中白先勇的訪談說道:『作家總是在“外”的,因為他必須在外他才能看到裡頭』,呼應聶華苓說的:『我的一生不是這麼順的,但是都跟個“外”字有關』,經歷過抗戰時期的顛沛流離、白色恐怖的政治壓迫和美國異鄉的種族歧視,『外』人身分的感觸亦流露在聶華苓的作品中,造就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

她將自己轉徙三地身分轉換的創痛化為創作,並將這份感悟化為對人的關懷,讓每個來到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的異國作家不覺得自己是『外』人, 在她家的客廳裡打破隔閡,於寫作計畫的國際交流中,自由激盪出創意的火花,這不僅僅是跨越國籍的惜才,更是一份推己及人的體貼。

電影中提到聶華苓對來訪的文人朋友,總是慷慨大方的招待他們,一頓飯可以吃上百元美金,但自己花費卻十分節儉,連想買數百元的電腦也是精打細算。看《三生三世聶華苓》想到【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中《兩地》的林海音,同一時代的兩位文壇大家,林海音的客廳是『半個台灣文壇』,聶華苓的客廳是『半個世界華文文壇』,使人尊敬的不只是她們在文學上的才華,那份對後進不吝提攜的氣度,更成就她們無可取代的地位。

在2008年的金馬影展,看了入圍當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愛與狗同行》,陳安琪導演由狗和人的情感回溯家的心結,紀錄片,往往因情而動人。今年台北電影節再看陳導演的紀錄片《三生三世聶華苓》,她曾和聶華苓女兒一同就讀於台灣聖心女中,既與聶家熟識,陳導自身待過台灣、香港、美國等地的背景,亦讓她更貼近保羅安格爾和聶華苓。

陳安琪原本取得保羅安格爾同意想拍他的故事,可惜因故未及開拍,保羅安格爾過世多年後,她拍了《三生三世聶華苓》,記下他們鶼鰈情深的身影和共同創辦的『國際寫作計畫』,也留住聶華苓可一不可再的時代背影。

 

圖片來源及影片介紹:《三生三世聶華苓》官網台北電影節《三生三世聶華苓》

相關文章:2008金馬獎心水選(《愛與狗同行》)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nema&aid=663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