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1 11:54:30瀏覽840|回應0|推薦6 | |
引用文章保護塑造生命的冰,邀你來為冰發言:《無冰的世界》贈書+贈品活動 無可諱言,「環保」是所有人的責任! 但是,「人的存在」卻又不可避免的會對生存的環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干擾(像「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論點--粒子位置的測量必然地擾亂了粒子的動量;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觀察者效應的顯示。概念上的延伸:擾亂是無可避免的。) 對於大多數己開墾的人類生存環境而言,「開發」與「環保」一直都是無法迴避的兩難,即便是極荒之地(如:南極)這個困擾依然存在..... 如何在這些「矛盾」之間得到「平衡」--「合理的平衡」?真的需要大家的「智慧」及「不懈的努力」,而這些都要建構在對「人類本身就是干擾源」這個角色的「基本認知」之上! 以下摘文取自「無冰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 觀光業摧毀了南極洲? 這麼多的船和觀光客進入南極會帶來什麼後果?當一趟南極之旅結束,郵輪向北走,要經過德瑞克海峽返回到南美洲,許多前往南極的遊客就會顯露出憂傷。這塊大陸對遊客的部分衝擊是屬於精神層面,他們才剛經歷一些只有少數特權人士才敢希冀的旅程。他們的印象都是南極洲多麼廣大、多麼空曠、多麼沒有污染、多麼純樸。他們將它視為一塊遠離人群的冰凍世界,沒有其他洲到處都看得到的人煙。大部分的觀光客都希望它能保留原狀,雖然有時候也會希望南極洲哪天出現旅館和賭場。 不可避免的,我還是會被問到「來這裡是不是表示我們正在破壞南極?我們來這裡是否已打擾到企鵝和海豹的自然世界,即使我們停留時間非常短暫?」等問題。這些問題非常值得深思,隨著南極的觀光業不斷發展,對於相對大量的觀光客來到這片冰凍大陸對土地和野生動物的衝擊研究也在進行之中。國際南極旅遊經營者協會已經特別為觀光客製作行為守則,如安排觀賞野生動物、避開脆弱的青苔區、小心防止非當地的植物和微生物進入,以及針對其他觀光議題,像是噪音、廢棄物、塗鴉、帶走自然標本和歷史遺跡。「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足跡,什麼都不要留下。」的箴言對南極洲而言太過寬鬆,因為一個留在青苔上的腳印,可能會殘留好幾十年,因為極圈環境的再生速度非常緩慢。 不意外的,伴隨著一些與觀光船有關的事故,的確對環境造成有害的後果。天堂灣號在一九八九年擱淺,幾天內就滲漏出十六萬到十八萬加崙的石油,浮油遍及十二平方英里的海域。潮間帶裡的笠螺和藻類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海鳥還好,對魚類和海洋哺乳類更輕微(原註11)。在南極半島的冰冷環境,漏油的微生物分解速度非常緩慢。 不過,關於觀光業對野生環境衝擊的研究結果顯示,比起打擾野生環境,行為優良的觀光客有的是更多好奇心。在島上不同的企鵝棲息處觀光,也就是某些繁殖區開放觀光,其他則受到保護,這些觀光行為顯示不出是否對於成功繁殖有所衝擊(原註12)。觀光客在回家之後才會發現到,他們在藍與白的伊甸園世界中曾扮演過很好的管家。 但那對於他們是否會對南極風光和生態環境帶來損害,只是部分的回應。當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會告訴觀光客,不是他們在南極洲的行為會傷害這個白色大陸,不會的,我們一年之中其他五十個星期做的事才真正不斷在傷害南極。我們密集使用石化能源,這種似乎永遠不會滿足的消耗性生活型態才讓地球逐漸暖化,在南極造成無法挽救的改變。 全球化,指的不只是電信和世界性完備的經濟狀態。地球大氣一直在全球化,當我們讓氣候改變的溫室氣體進入北半球大氣層,就已經離大氣層污染效應發酵到世界其他地方不遠。現在觀光客看到的南極洲,已經和十九世紀探險家看到的大不相同,或者跟二十年前的觀光客所看到的比起來已經不同(原註13),而更多的改變才要到來。
原註11:作者為M.C. Kennicutt,篇名〈Oil Spillage in Antarctica. Initi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Science Foundation-sponsored Quick Response Team on the Grounding of the BahiaParaiso〉,《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第24期,620-624頁,一九九○年出版。 原註13:這種發生在南極洲的變化,事實上已發生在全球,在後面的章節將會揭露和探討更多細節。 延伸閱讀(其他書摘) 引用文章《無冰的世界》─與高爾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波拉克博士,揭開暖化真相最新鉅作!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