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4 06:17:30瀏覽704|回應0|推薦4 | |
「亞太金融中心」的春秋大夢雖然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當我們同大陸甚至香港改善關係之際,台灣金融產業何去何從誰關心?除了到對岸發展之外,台灣,做為工業外貿發達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又和上海香港同文同種,難道不能爭取擔當任何區域性金融中心角色?如果有,第三次江陳會就該納入! 依據《聯合報》報導,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透露,兩岸第三次“江陳會”,雙方將先簽訂“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稍後再依此協議,由雙方主管機關洽談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三項監理備忘錄(MOU)。賴主委説,第三次“江陳會”預備性磋商,可望四月中在台灣舉行。至於民衆關切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賴主委首度鬆口説,如果大陸同意在三次“江陳會”和台灣初步交換意見,“陸委會”就會授權海基會與海協會對話。賴主委指出,金融合作是三次“江陳會”的主要議題之一,目前業務溝通相當順利。原先規劃金融相關議題,包括上述三個MOU,以及台幣兌換人民幣涉及的拋補與貨幣清算機制等,因為過於專業,技術層級高,加上不同産業有不同要求,雙方研議後,決定由兩會簽署整體性的金融合作協議,將MOU的共通部分、貨幣兌換與其它金融合作事項,都納入協議範圍。 鳳凰衛視曹金玲頃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香港合作互補節目裏指出: 在海峽彼岸,在三月底舉行的“第七屆國際金融中心研討會”上,大陸國家發改委劉翔峰博士提出,上海和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應該優勢互補。他指出: 一、在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中發揮各自作用,香港可以在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周邊國家貿易結算和貨幣互換的基礎上,嘗試發行人民幣國債,內地外匯儲備可以支持香港的外匯基金,使人民幣成為香港外匯基金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發揮人民幣區域化平台作用;上海則可以發揮人民幣清算中心作用。 二、發揮香港融資能力強和金融工具豐富的特點,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可以嘗試委托香港進行海外投資,提高市場化運作能力,規避風險,提高投資效益;上海則應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平台。 三、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上海和香港的支付結算體系。 四、促進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市場的合作,上海可以借鑒香港經驗,比如推出股指期貨、人民幣國債期貨等交易品種。 五、加強在金融監管的合作。 上海財經大學MBA學院院長、上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國強則表示香港的主要優勢在於: 一、人才尤其是專門技術和高級金融人才更為集中。 二、法制環境較好,繼而金融機構的行為規範性更強,市場自由度和監管力度也就相對寬鬆。 三、金融機構數量上仍然遠超上海;上海的主要優勢則在於背靠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製造業和其他具體產業,而金融與實體經濟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因為經濟本身就會對金融產生較大需求。 “接下來的十年時間,香港和上海會有一定差異合作和競爭;2020年之後,兩者的發展路徑就不是現在所能清晰預料的。”戴國強接著說,“上海還是應該往紐約那樣綜合性國際金融中心方向發展。”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