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行的省思
2009/04/03 09:37:50瀏覽9|回應0|推薦0


 

記得心經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整句話的重點在於 ― 「行深般若」。修行唯有行深般若才能到達生死彼岸。

 

其意非常清楚告訴我們:要展現大智慧,不只要參、要悟、更要行,不但要行,要行得深、行得遠。

 

 

    古德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意指:欲成就佛道,成為人上人,就要在眾人腳下行,以眾生苦為苦,一步一腳印,展現菩薩的悲愿。

 

◎修行不可流於光說不練的口頭襌,而是要化為行動襌,才能轉化為真功德,也才能展現萬德莊嚴的佛性。

 

    古人云:「修行重點,在於開悟後的力行」。

意指:開悟後才是真正修行的起步。因為開悟後本心清澈,智慧流露,才能引導眾生走向正確的修行路。否則自己的心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心都產生分別對待,如何叫眾生明理實修?

 

 

※認為自己是一個智慧者請檢視自己:

1)名利、地位、事業、親情、感情都看開放下了嗎?否則你叫眾生要放下什

麼?

 

2)清淨本心時受污染、常隨境轉,又怎能叫眾生護持自己的心?

 

3)面對娑婆世界的引誘都不能掌控,你用什麼道理來讓眾生明理?

 

4)自己修都没開悟,如何開悟眾生?自己都没智慧,如何給眾生一個智慧?

 

    要知道修行是親證的功夫,縱然對一切經典,能說、能講、能背,但又如何?如果不能契入心性,不懂「清淨本心」為何物,對一切修行也是枉然的。

 

    現今修者,自稱吃了幾十年的齋、修了幾十年的道、一次次法會參班、一次次善知識的開導,結果請問:自己品德修為與凡夫差別多少?

 

◎「覺與迷」決定修行的成與敗。修行最可怕的是:外在善行有在做,但內在心物也隨之增長。當道心退時,心無法控制無明,因此怨天尤人、愩高我慢、輕慢眾生、我行我素,也就隨之而起。

 

    今天千千萬萬人都在修行,為何不能開悟?為何沒智慧?我们要去深究:「什麼東西綁住你的心?」而綁住你心的這東西都稱之為『法』。宇宙萬物都是法,所以才叫萬法。

 

    佛經云:「悟得萬法本來無,還我原來真面目」。

意指:修行要悟到諸法皆空,沒有一物可綁住我们的心,而是自己綁自己,放下了才能恢復我们清淨本心。

 

 

◎悟性不能展現,有時因為我们德性不夠。想想我们參班渡眾、服務眾生,都下

  了很深的功夫,做了很大的努力,為何還不能開悟?說穿了,就是德性不夠,帶著人心、私慾,帶著身口意的包袱,「怎能開悟?怎有智慧?」。

 

唯有「以德性來養悟性、勤耕心田」。

 

◎護持我们這顆心莫讓它心起了、心動了,就算起心動念,也要讓它來去自如,不放心上,真正做到了「對境無心」。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