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作家:虎疙 為什麼要上大學?
在三十五年前,每十位大學新生中,差不多有九位會回答,“上大學是為了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那時的青年學子們可謂胸懷抱負,有為國為民的理想。
三十五年後的今天,每十位大學新生中約有八位會回答﹕“上大學是為了賺大錢,可以無金錢憂慮地過一輩子。”
這個結果是一項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長達三十八年的追蹤調查所得出來的。
調查範圍是全國413所大學和學院中的近27萬名大學一年級新生,人數為全部新生的22%,因此其可信度十分高。
在被問及的學生當中,不到四成的大學新生會認為“有意義的人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因素。與1967年時的87%的大學新生上大學是為了有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相比,少了一半還多。
主持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琳達.薩克斯(Linda J Sax)教授認為,這個調查結果反映了長期以來“物質回報與教育的價值”之間的較量。
顯然物質回報的現實擊敗了教育價值的理想。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賺錢”作為上大學的主要目的。
許多學生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毫無興趣,他們上大學是為了獲得一個可以賺大錢的學位。
專家們認為造成大學生物質掛帥的原因有二﹕
一是上大學的壓力越來越大,原因是許多大學的新生錄取率越來越低,造成許多高中生進不了他們想去的大學,因此,他們更多考慮的不再是“為什麼要上大學”,而是能上什麼樣的大學的問題;
二是,上大學的費用不斷上升,有些學校的學費高得驚人,甚至可達每年四萬元之巨,無論學生還是家長在承受高學費壓力時,只有以“投資”的心態來對付“上大學”一事,這無疑助長了物質主義的思潮在大學生中的泛濫。
想來也是,當一個家庭必須以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來供養一位大學生時,他們就很難再將大學作為發展人格,培育優良品德的場所。他們只會認為大學不過是一個學店,進了學店不賺錢又能干什麼?
不過專家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正面的事實,而這些事實甚至可以作為肯定大學教育的根據。
按照專家們的說法,許多大學生在上大學後,慢慢會改變他們原有的只想賺錢的想法,轉而關注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方面。這種改變,讓教授們對他們的教育充滿了信心。
在這個調查中還發現,今天的大學成績明顯優于三十五年前的大學生的成績。1968年時,大學新生的全優的比例為18%,而現在這個百分比47%,即幾乎一半的學生平均成績為A。全優生成為正常現象。在過去,平均為C的成績才是正常的。
今天的大學新生中,有45%的承認會常常或偶爾喝酒,如果考慮21歲才是法律允許可以飲酒的事實,45%這個比例是高了些,但比起1982年的74%已經回落了不少。
調查還發現,年輕大學生政治冷感,只有三分之一的新生關注當前的政治形勢,而在1966年,有三分之二的大學生熱衷于政治形勢,認為政治與他們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這也難怪,當人關注賺錢時,政治也許是不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