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選奇觀:精英穿上平民的外衣
2008/05/09 08:39:13瀏覽2076|回應1|推薦11

美國人不大談“階級”,一來美國文化推崇平等,因此表面上人與人之間並無階級之分,二來階級概念是社會主義所強調的,資本主義社會裏,人人平等,當然亦不可談階級了。
但實際上,美國的階級仍然是一個可觀察到的現象,尤其是四年一次的大選,這種階級現象就會如沉渣浮起,到社會的表層展露一下。
例如前不久,奧巴馬用不太敬的語氣描述了一下中部的居民生活,結果被希拉裏扣上“精英”的帽子,仿佛奧巴馬是屬於上層社會,與廣大平民格格不入。
奧巴馬作爲一個移民的後代,且是黑人,與上層社會其實是一點也不搭界,但從奧巴馬氣急敗壞地撇清他的精英嫌疑看,似乎奧巴馬的的確屬於上層社會的階級。
支持奧巴馬的人認爲奧巴馬雖然經驗少,但聰明,受過良好教育,例證就是他曾當選爲哈佛法律評論的總編輯,這個位子一向由優秀的白人把持,支持奧巴馬的人舉這個例子是想表明,奧巴馬是少數有領導能力的精英。但這個例子正好成了奧巴馬是上層社會一分子的證據。
民主政治是廣大平民參予的活動,要在民主政治中獲勝,就得獲得廣大平民的擁戴,而讓廣大平民認同,是獲勝的要訣,因爲選民只會選“自己人”,決不會投票給“異類”,而精英,上層社會分子決不能被平民所認同,因此政治人物對於精英一詞都避之不及。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去查一下當今主導美國政壇的人物的教育背景,會發現出身於常春藤大學的比例十分大,奧巴馬夫婦,克林頓夫婦都是常春藤大學的畢業生。因此,一方面,政治人物都得披上平民的外衣,努力與平民打成一片,否則他們得不了選票。另一方面,他們必須強調自己的精英素質,否則他們可能得不了競選經費。這正是美國政治的奇觀之一。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rischu&aid=1851732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但是如果你真的是「平民」
2008/05/10 02:30

但是如果你真的是「平民」,人們又不認為你夠資格取得什麼職位。

有一個非營利機構,每年提供數名獎助金要訓練辦學人才,我去他們網站留了資料。有次有人打電話來(聽起來明顯不是學術界中人,而是櫃枱小姐),一開始十分恭敬客氣,準備要安排人到本地來和我面談,例行性的問到我現在在幹什麼,我說我現在在家裡帶孩子,毫無掩飾的,那小姐態度馬上一百八十度轉變,草草掛掉電話後,再無下文。

平常我們去別的地方沒有什麼感覺,因為我們是消費者,為了賺你的錢,你最大。但是如果到某些不是要賺你的錢的機構,或是和不認識的平常人相處,如果你只是個平民,那你一定會得到非常平民的對待。什麼叫做非常平民的對待呢?那就是你很可能是個市井無賴,先防著你再說。

以前我總不太了解,為什麼那些有博士學位的人,好像一定要自稱博士不可。美國電視不是有個Dr. Phil? 還有在美國,那些牙醫師,明明沒有博士學位(他們的DR是醫師學位,和博士完全不同意義),但在廣告總要自稱是牙醫博士。像在台灣,博士雖然滿街都是,但是很少有人在自稱博士,宋楚瑜馬英九連戰等都是博士,沒有人叫他們博士,他們也從不以博士自稱。

但在美國,如果有博士學位的,在名片中非要寫上去不可,平常自稱也要加上博士在前,表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不是「平民」。中小學教育界也是如此,一堆學區總監或校長,其實地位和薪水都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也要想辦法去弄個博士,好像沒有個博士頭銜就會被看成平民。

我很想出來參選公職,但是我經常在想,有誰會去選一個家庭煮夫呢?太平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