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0 00:02:20瀏覽6934|回應5|推薦81 | |
蘭嶼總人口數約四千多人(《蘭嶼導覽手冊》,民國98年11月),其中九成為達悟族,分佈在西邊的紅頭、漁人、椰油,東邊的東清、銀野以及北邊的朗島等六個聚落,多位處蘭嶼海岸邊,是保存原住民固有文化最多最完整的一族。主要的生活方式是旱作和漁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傳統主食為芋頭、地瓜和飛魚,是相當典型的漁業民族。 其部落並無統一之領袖,僅賴象徵性的長老權威維持秩序。 住屋為半地下式,並有畜養豬、雞、山羊(放牧)等家畜的習慣。
以及圖左為了適應炎夏的燠熱,設計欄杆式能納涼的涼台(tagakal),是夏日族人休閒聊天、說故事的最佳休憩場所。 所謂「地下屋」指的是房舍築於地下,地面只露出屋頂的半穴式主屋。由於屋頂露出地面,面朝向大海,能有效抵禦強風對房子的破壞。住屋正面長約5公尺,寬約3公尺,地基壘以大石,樑柱構以巨木(建材以毛柿、小葉桑、台東龍眼等耐高濕的樹幹為主),牆堵實以植物屋頂舖以茅草,房舍主體等於2公尺的凹坑中;坑底、四周檔土牆和上下階梯皆用大的鹅卵石堆砌,牆壁與擋土牆間約一公尺。為了避免潮濕,主屋與卵石基地會在疊架約30公分高的石柱以隔離濕氣。 至於排水問題,地基鋪陳的鹅卵石,讓雨水直接滲透進地下至珊瑚岩盤,擋土牆的牆腳亦用石頭砌築明溝,將雨水導入屋前擋土牆下的暗溝,再排入大海。 當年蔣宋美齡視察蘭嶼,體恤島上生活條件差,提出拆地下屋蓋國宅的想法,曾拆除大批地下屋,據聞第一批的國宅施工品質不良,蓋了很多海砂屋。 目前,除了少數達悟老人仍堅持居住外,傳統屋宅多半已無人居,成了聚落傳統建築寶貝,並以野銀和朗島兩部落保存最完整。 活動最後一天上午,是自由活動時間,方便組員在中午上船離去之前,及時送出愛的禮物。 組長情商第二組解說員野銀村新浪大姊,讓本組組員也能實地參觀她家爺爺現仍居住的地下屋。 ↑ 靠背石前,新浪大姊的愛犬點點當眾大撒其嬌,背後即是地下屋,面海的屋簷面積比較大,背海一面的屋簷則較短小 ↑ 在地下屋主屋前有一塊「前埕」平台,立有2到4塊並排的大石頭,是休息時用來靠背望海的「靠背石」,數目代表地下屋的人口,沒有成家者不能放靠背石。 平鋪的圓石,及圓石間的朝鮮草,讓赤腳的族人進屋前可以磨淨腳底泥土 由平台靠背石右側的小階梯魚貫拾級而下,脫鞋後鑽入地下屋 主體建築是長方形的居室,規劃成三進,四週並沒有開窗戶,大門在正中央,沒有門板只有左右兩道布簾遮掩。 第一進是客廳兼臥房還有廚房的功能,第二進則是位於中間正方形的左右推門;是晒飛魚的空間,最後一進則是工具房,地下屋內部並沒有盥洗室和廁所。 ↑↓ 中間第二進屋椽下方,掛置的物品數量多寡,代表此戶人家的財力及地位 物品包括羊角、豬下顎、骨股、板機屯(剝皮魚)魚皮所製之全魚標本、大型魚類的魚頭與魚尾,還有數串果子狸頭骨 內部設計了一個U形爐灶,供烹煮或寒冬取暖之用,上置鐵箱可以儲存燻好的飛魚乾
【參考資料】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459 蘭嶼馬鞍藤民宿~地下屋的智慧(1)http://tw.myblog.yahoo.com/valino99-valino99/article?mid=3561&prev=3578&l=a&fid=9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