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勞動者要自強~~
2014/05/01 23:51:20瀏覽314|回應0|推薦5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在此祝全天下的勞工朋友"勞動節快樂"。或許說來諷刺,因為我想全台灣的勞工朋友應該是快樂不起來吧!因為長期以來,台灣處在低薪、且薪資凍結、卻又面臨物價飛漲的時代,重重壓力底下,用「苟延殘喘」來形容勉強過日應該是不為過;而到了今天屬於自己的【勞動節】,也該是勞工朋友出來替自己說說話的時候了。

在某種程度上,個人絕對是支持適度的發洩自我情緒,總比凡事都壓抑在心頭上好的多。但發洩完之後呢?之後呢?其結局應該還是不了了之吧!我想。但要不要出來抗議以視公理呢?或許藉由某部分人的發聲,往往足以讓上位者知道這社會上還有另一種世界的存在,藉以有所忌諱,不再為所欲為。

但以我的人生經驗看來,我只能很抱歉地說:「這世界上是絕對沒有"公平正義"這四個大字」。會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有所圖個人私利之想法,才會說出如此有違自我良心的話語。並不是個人思想灰色,我只是實話實說。

我舉例來說,在我的思想裡,勞、資雙方絕對是對立關係、如是更貼切地說,應該是為水、火不容之地步。但也唯有如此微妙、且技巧性的對立,宛如皮膚擦破皮時、所產生那種細微的摩擦痛楚感,公司才能生存下去。其實這很正常,因為兩者間的立場是完全不一樣。

首先是想法的不同。因為以資方想要的,雇用員工最好是精明能幹、且刻苦耐勞,重點是薪水能少發些,實屬為上上之策;但在勞方的想法可就不同了,我想「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七字足以說明一切,再多說無義。如此想法差異,兩者如何和平共生呢?

再者是責任的不同。之前有人訪問于美人(她有自己的經紀公司),當中她有談到一段話,內容大概如下:

我現在的身分是老闆,往往一個決策就是好幾千萬的輸贏,而且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做決定,重點是成敗自負。也就是說,所有的成敗只在她一念之間,其公司員工並不需要負擔如此的重責大任,也無決策權,只需要做好自我角色即可,風險並不像老闆如此的高。

最後是態度的不同。還記得之前曾看過電視報導,當中提到當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生在創業初期,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睡在工廠裡的椅子長達五年的時間"。光看到這一段,小弟就自嘆弗如啦!因為假使換作是我的話,可能五天就受不了,遑論五年的時間。也就是說老闆是用創業者的心態在做事、而員工用的卻是用就業者的心態在做事,兩者出發點不同,也難怪結果也不盡相同。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上述文章似乎是偏向資方說法,但其實我的想法不是這樣的,只是我用表象化的方式來凸顯出兩者之間的差異罷了。因為既然會有勞、資二字產生,在在顯示已經有階級的制度,那既然有階級,更是不可能有"公平"二字之存在。話說得直,但也希望大家能夠有這樣的共識。或許真相真的是如此,那到底有何因應之道呢?

在此呼應我的主題,那就是勞工該覺醒啦!但要如何覺醒呢?在此我分享一個影響我甚深的小故事。故事內容如下:

有一隻貓要抓老鼠,但卻讓老鼠跑了,躲進洞穴裡,導致貓無法抓到它來飽餐一頓,兩者瞬間陷入僵持不下的地步。突然間,老鼠聽到外面有狗吠聲,心想:「貓是怕狗的,狗一來肯定貓就會跑掉,而狗對我也沒啥興趣。」如是這般想法,老鼠就大搖大擺地走出去。怎知當老鼠一出洞穴之時,卻一把被貓爪給擒住。此時老鼠傻住了,直問:「不是狗來了嗎?怎你這隻貓還在這邊呢?」此時貓聽完嘴角上揚、放聲大笑的說:「好啦!就算要你死,也要讓你死個瞑目。現在時機這麼差,我如果只會一種語言(也就是貓叫聲),怎出來混啊!那狗叫聲是我學的,目的就是要引誘你出來送死的。」語畢,貓就大口享受它的美食啦!

我對這個故事會如此有感觸,其實是因為覺得此故事切中現代職場人的要害。根據個人分析,故事中的老鼠,宛如勞工心態,都認為在職場上是識途老馬、凡事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卻也因為如此的自負,反而讓自己身陷危險而不知。而相反的,故事中的貓卻能掌握現況,深知自己不足之處,而去培養第二專長(也就是貓學狗叫),反而替自己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找到另類的生存之道。

我不知道大家在職場上想要做怎樣的人,是老闆、或是勞工呢?個人認為不論如何的選擇,皆是好事。但也請自己好好的思考,萬一這個工作沒有了,自己要該如何呢?有無其它謀生之道呢?或是只會來個三、五好友相聚,開起「老闆批鬥大會」,以發洩心頭之恨呢?其作為皆在於自己。

也因為如此,在個人認知裡,唯有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力、多出幾套武器,才有機會能夠面對這個變化萬千的時代。「第二專長?」對我來說,其實已經不勘負荷了。因為就在我看過若干事物、經歷幾番風雪後,才真正體會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因應這詭譎的現今。

而我現在所要的,是所謂的『第N專長』。當中的N代表的是"無窮盡",也就是終身學習之意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a6640p&aid=1297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