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06 15:16:27瀏覽1230|回應0|推薦1 | |
戰爭期間的殘酷暴行是全人類的痛,戰火不只殘害性命,同時摧殘心靈,因此當寶貴的和平來臨時,我們不只要想辦法撫慰受傷的心,還要勇敢站出來面對戰時的過錯,才能避免歷史一再重演。【兇手就在你身邊】是二戰後第一部返回東德拍攝的影片,為了避免喚起人民恐懼的回憶(二戰於1945結束,本片1946即上影),這部片沒有像【辛德勒名單】、【消失的1945】中血淋淋的屠殺場面,而是著重於戰後人民困苦殘破的生活以及充滿恐懼的創傷症候群,並在片末表達了勇敢的反省精神,希望人民勇敢的控訴所有以戰時「情境使然」為藉口的加害者,給予兇手應有的制裁才能還給人們心裡的安寧。 從集中營存活的蘇珊回到柏林決定拋開過去勇敢向前,在此時邂逅了鎮日酒醉不思進取的醫生漢斯。漢斯對於在戰時的陰影始終無法忘懷,戰後創傷症候群使他失去了回到日常生活的能力。蘇珊對於懷抱著傷痛的漢斯一見鍾情,因為蘇珊不離不棄的守候漢斯決定要努力振作,卻在此時漢斯見到了戰時的長官,這位在戰爭中面不改色的下達屠殺命令的長官現在竟然成了工廠的大老闆,生活幸福美滿如魚的水,然而漢斯卻因為目睹屠殺的殘暴場面幾乎成了一個廢人,憤怒的漢斯決定,天理不彰,他要用自己的手,來制裁這個罪人! 由於上映的時間點敏感,【兇手就在你身邊】對於常被討論的集中營主題輕描淡寫的帶過,對於女主角過去在集中營生活僅僅在幾句對白中出現,只有當漢斯質疑蘇在戰時沒有與柏林共存亡不知躲到哪去避難時,溫柔的蘇珊突然出現了無比銳利的冷峻眼神,那個眼神,真的會讓人打從心底發冷,不用任何畫面,你就能夠感受到那是多深層的傷害。同時戰爭給人的傷害僅用男主角漢斯的一句台詞便表達得淋漓盡致:「和平,不過是下一次戰爭的中場休息」。在和平中長大的我們而言,戰爭只是個短期狀態,不論如何和平都會到來,然後永久的持續下去。然而對於經歷過戰爭的人而言,從此他們的心裡沒有和平的一天,即使戰爭結束,心中的陰影仍然無法散去,生活成了一場驚恐的等待,永遠不知道惡夢何時又要展開。 諷刺的是,只是目睹屠殺的漢斯受到如此大的創傷,主導屠殺的長官卻活得心安理得,還用一句厚顏無恥的「情境使然」打算將責任一筆勾銷。然而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美國虐囚的紀錄片【計程車司機之死】中同樣是第一線的小兵悔不當初,而且還在審判中被剝奪了身分從此一文不名,下令虐囚的國務卿卻老神在在,還可以面不改色的說自己是為了全美人民的安全著想…對於那些擁有權力的人而言,殘殺十個人、一百個人、一千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公文上簽個名字而已;但這些過程對於第一線的執行者而言卻是甩不開的夢魘,鮮血的味道、淒厲的哀嚎、死者的眼神、震耳的槍聲,這些折磨足以讓人無法為人。那些下令者才是兇手,他們殺害敵人、屠殺俘虜、同時戕害本國人民的心靈,讓無辜的士兵雙手沾滿鮮血,讓戰爭成了永無止盡的傷痛。 正如同影片最終的呼籲:「我們沒有報復的權利,卻有義務去控訴,然後要求贖罪。」脆弱的心靈無法再繼續沾染鮮血,運用私刑報復也無法換來心靈的平靜,人民可以做的,是控訴,讓法庭還原戰爭真相,才能給死去的生靈一個公道。如同「紐倫堡大審」所言,每一個漠視納粹暴行的國家,其實都是加害者,姑息這些兇手,就是增加戰爭的傷痛,唯有勇敢站出來揭露身旁曾經犯錯的人,才能給戰爭一個反省的機會。片末長官淒厲的疾呼:「我是無辜的」,到底誰才是無辜的呢?是下令的長官,還是執行的士兵,或是受刑的人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你可以藉口情境使然而犯錯,但是不能不接受情境過去後你必須接受懲罰。 蘇珊和漢斯的愛情除了有種互舔傷口的感覺,更有種張愛玲筆下「傾城之戀」的意味,傾城之戀的原型是張愛玲在逃難時碰上的一對突然說要結婚的男女,蘇珊和漢斯的感情也許正是如此吧,對於沒有明天的害怕以及共同要拋棄昨日的情誼,衍生出互相同情的愛憐,而這樣的愛情在那樣的年代也許是最合適的,給予兩個人活下來的力量。 雖然配樂、劇情、演員表現都是老電影的手法,但是畫面卻有種現代感,除了有時可能被那些希區考克式的配樂搞到有點想笑,整部影片想表達的觀點是非常清晰的,劇情也還算引人入勝,對於戰爭議題有興趣又害怕殘忍畫面的人,這是部可以讓你思考的影片。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