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滋宜/總裁學苑創辦人
不管是政府、企業或組織,擇才絕對是最關鍵是事。
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好的「人財」(人即是財富),西方說要高IQ(智商)加上高EQ(情商、情緒智慧)的人。確實如此,早在二千多前,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認為的君子,就是仁者,就是德才兼備的人。德就是EQ,才就是IQ,所以高EQ、高IQ的人,就是君子;低EQ而高IQ的人,則是小人。孔子特別重視德,因為德的根本是同理心,有德就有愛,有愛會產生關心,才有動力去解決人民的痛苦與組織的問題。
帶給今日時勢的反思是:倘若政府用人,標準僅是高學歷,很容易會引起「博士內閣」之譏。高學歷並非不對,問題出在只相信自己過去所學,或自己相信的事,反而變得眼界與範圍狹窄。如果領導者是這樣的態度與印象,自然會讓人產生高高在上的距離感,難以親民,中國人最重視關係上,也就是「親」,沒有「親」,只講「理」,當然難有交集,想推動什麼事情阻力跟困難就大。
同樣的企業用人,總是拿學歷當基本門檻,過濾掉許多可能課業不好卻很有想法的「怪才」,或者學歷不好但更懂得學習的人。事實上,有德的人,才會懂得學習,才會珍惜所學,因此能培養才能,成為德才兼備的人,這就是德絕對重於才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