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1 08:37:29瀏覽150|回應0|推薦7 | |
浯江溪之憶
記得八二三砲戰前我五歲左右,我們家租屋住在模範街旁,那棟現在製造阿婆麵線的老房子就是我們當年的棲身處。 那年頭還沒自來水,用井水洗衣得從井裡打水較累人。在溪邊用溪水來洗衣相較可節省體力輕鬆許多,母親有時候到溪邊洗衣服會帶著我。從家裡到溪邊(東門橋邊)得走一段路,但我樂於跟隨,因到溪邊有許多可玩的樂趣。 浯江溪短短約 兩公里 ,從東門外榜林直到城中與夏墅出海口,雖然不長,但生態卻豐富多樣。 溪水不深,溪底清澈可見,緩緩而流的淙淙水聲,聽來就很悅耳。水裡有中斑魚及小蝦子,雖然五歲的我抓不到魚蝦,但觀看著水裡的魚蝦,小腳ㄚ子踩著沁涼的溪水,也是喜不自勝! 三五成群的浣衣婦,邊洗衣邊閒話家常,孩子在一邊戲耍,很愜意的鄉土情景,這樣的畫面,如今在浯江溪是再也回不來了! 讀國中時,我們校門口及右側就是一大片紅樹林濕地,在退潮後,花跳魚、招潮蟹、沒來得及隨潮水退去的魚、各種水鳥,豐富活潑了這一片濕地。那是我們最佳的天然校外遊樂場,上學前放學後,不少同學喜歡逗留玩樂,在漲潮時,撿幾個石頭瓦片互相比賽著打水漂;退潮後,脫下鞋襪踩著淤泥撿招潮蟹、寄居蟹、抓花跳魚,個個玩得樂不可支!曾幾何時這些紅樹林濕地全部消失不見了。 兒時大家朗朗上口的童謠:「白鷺鷥擔畚箕,擔到海阿漧,跌一倒(跤)撿一圓……,」這個童謠的海阿漧,反映在我們腦際自然是浯江溪口。如今后浦的孩童不知會不會這首童謠?如果會唸,不知他們腦海裡的海阿漧又是那裡? 可惜的是現在所謂的浯江溪只剩出海口這一段,上游的那一段都已被水泥包覆成暗無天日的排水溝與停車場,出海口這一段也比原來縮小約一半,以前所謂的南門海仔,現在已消失不見。 濕地有「地球之腎」之稱,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徵植物,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故而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莫不為保護濕地而奔走疾呼! 以前的軍管戒嚴雖帶給金門民眾極大的不便與發展限制,相對的也保護了一些金門的生態環境。金門脫離軍管戒嚴後急速建設發展,這二、三十年的建設發展,很顯然已讓我們失去了一些寶貴資源。 規劃發展應著重長遠的利益,莫為三、五年的近利,而喪失往後三、五千年的淨土。 各地觀光客來金門觀光,對金門的自然優美整潔環境及閩南古建築物莫不稱羨讚嘆不已,不要為發展觀光而捨本逐末把原有的優勢斲喪怠盡!觀光財是短暫零星的,生態資源財才是我們可大可久的寶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