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10 14:57:58瀏覽2130|回應1|推薦118 | |
年近花甲話桑梓
「眼前的瑣事記不牢,年幼的往事忘不了」、「從樓上走到樓下竟忘了下來幹甚麼?」最近頻頻出現如此狀況,莫非我已老了?可不是,年近花甲豈不是老!
趁還能敲擊鍵盤之際,將一些陳年往事轉成文字,留點回憶在電腦裡,讓兒孫輩瞭解昔時戰地金門的歲月!
兒時最歡愉盼望的莫於過年,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過年代表的是有新衣可穿、有魚有肉可吃;有由阿兵哥在運動場上(金門高中旁)精彩的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蚌殼精…等表演,人山人海軍民同樂的景象迄今難忘! 運動場曾有賽馬活動(那時很多農家都還養馬與騾),賽程相當緊張刺激!後來不知怎麼就沒辦了,聽說有人在比賽中傷亡。 有時難得衙門口中山台前(今總兵署前)有康樂隊勞軍表演,總是吸引附近居民晚餐後扶老攜幼拿著長板凳前往觀賞,在沒有收音機、電視、電影的年代,那可是轟動里弄的重要娛樂消遣活動。 那時的孩子都不知風箏是何物?不准有、不准放,以防有心人放風箏和對面通訊息。沒人見過、聽過收音機,因為會聽到對岸影響民心士氣的廣播。全島沒一盞路燈,入夜全部漆黑一片。手電筒不准照射天空,因對岸看得到。籃球、排球、輪胎、塑膠桶…所有能夠漂浮之物全部列入管制,孩子想打個球談何容易!所有的民宅建築不准超過三層,太高會成為對岸的砲擊座標。 每家每戶買的都是從戰備屯糧汰舊換新的發黃陳米(當時稱之為九三米),現在誰敢吃發黃的米?米發黃一定有黃麴毒素,金門各類癌症罹患率偏高其來有自啊! 最感恐懼的就是砲擊!自八二三砲戰後,單打雙不打已成雙方不成文的約定,每逢單日晚間大人必叮囑孩子不得遠離。大家一面作息一面豎起耳朵傾聽,每人練就一套聽音辨識的能力,不論老幼只要聽對方砲彈發射聲,在砲彈沒落地前,即可判定其射程與落點何在?判定與結果往往相去不遠。一聽發射聲音不對立即往防空洞衝,在當時經常聽到某某起身躲避後,砲彈落點就在剛剛離起處。沒經歷者聽來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當然,躲避不及慘遭橫禍也不少!有一同學單日晚間去看電影,就在育樂中心(今國民黨縣黨部)被彈片擊中腦殼!有一次四姨丈受媽之託去扛了一包米來家敲門,正巧砲擊猛烈,我們都躲在防空洞裡不敢去為他開門,四姨丈見沒人應門走到另一個門呼喊,一顆砲彈就落在他剛剛離開的位置,母親嚇得臉色發白道:「要是他不移動,可怎麼向他們家交代」。 如今金門留鳥侯鳥到處都是,吸引一些觀光客專程來金門賞鳥。在以前砲擊時,金門除了不知死活的麻雀外,好像很少有其他鳥種出現。隔三差五的全島火網交叉防護射擊,全島天空都是槍彈射擊交織的密佈火網,鳥不被射死也嚇死! 在那軍管的白色恐怖年代,金門百姓就是民兵(那時男子免服兵役,事實上已終生在服役),不論男女年滿十六歲都要參加自衛隊,除了例行的軍事訓練外,還得隨時應村里公所(自衛中隊)之命參加各項義務勞動~種樹、卸貨、挖坑道、修馬路…反正叫做甚麼就得做甚麼,沒想到我後來在台灣退伍後回到金門料羅當了一年自衛中隊長(副村長)。 在還沒水電時,家裡入夜總是點一盞小煤油燈,就著昏暗的豆燈寫功課。放學後總要去將軍第旁的四孔井、邱厝埕的井打水,將家裡的水缸注滿。有時會到許厝墓園(現金城鎮公所後面一帶)檢樹子(木麻黃結的子)回來當材火燒。 有一次聽啟德兄說一些事我竟說他臭彈(胡說八道),沒想到後來他所說的事一樣一樣兌現!我還清楚的記得他當時站在我家的門檻上說:「以後你不用再到水井打水,從牆壁一扭就有水出來。晚上也不必點煤油燈或蠟燭,從牆壁一按屋子就亮了。更不必去檢樹子回來燒,以後煮飯不用材,點燈不用油」,那時大約是民國五十年左右,金門還沒電、沒自來水,首次聽此消息,我當然認為他在胡說八道。 那時候金門的資訊管道相當閉塞,啟德兄之所以知道,因他那時在戰地政務委員會招待所(今總兵署內的洋樓)服務,從服務的外賓處得到這些資訊。 在民航尚未開放台金通航前,金門民眾唯一的對外交通工具只有軍艦登陸艇(重病、緊急情況或公務才可搭乘軍機),一個星期才一班船,遇上颱風十天半個月沒船是常有的事。搭一趟船到台灣航程要二十多個小時,在擁擠且充斥各種氣味的船艙底,橫七豎八的躺滿一艙老弱婦孺,到達高雄十三號碼頭,一個個已是暈船暈得蓬頭垢面、舉步維艱,真像是一群逃難的難民!那時的金門鄉親毫無人權可言! 直至廢除戰地政務,金門鄉親才恢復「人」樣過生活! 雖然如此,旅居各地的金門鄉親仍是心繫曾經養育成長的故鄉島嶼,只要可能都想落葉歸根、回歸故里。所以我旅台三十年,退休後仍回到養我育我的故土家園,享受幾年沒有烽火的安老歲月! 如今只要你願意可以坐在電腦前用Skype、即時通、MSN和國內外的親朋好友以影音對談,可以坐在自家客廳觀賞身歷聲的DVD影片,熱了有冷氣、冷了有暖氣,行有車衣有裘,東西要吃之前先考慮是否影響血壓、膽固醇…,以前是沒得吃,現在是不敢吃!每個村里現代化的豪門別院林立,心血來潮參個團往世界各地旅遊…;這些,豈是當時生活在四、五十年代的金門鄉親所能想像?所敢奢望!
所以,我戲作一<退休銘>以自娛: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