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4 09:49:39瀏覽2383|回應5|推薦77 | |
詩的使命_兼答瑰寶—【巨靈,你無處不在!】 一部塵封三十年的手稿,讓步入中年的我,有機會面對年少的自己,耽於案牘勞形沈寂多年的心靈,不禁又重新活絡過來。
文字,原本是人類傳達意識的工具,經過許多不同形式的轉變,慢慢衍化成一種藝術。而詩,是透過文字的張力來展現自我的思緒,以各種不同的風貌來與讀者,產生微妙的心靈共鳴,讓讀者與作品之間達到一個平衡、一個相互回饋,相互滿足的循環。 誠如瑰寶所言『文字本身的通順與否,就成了讀者是否跟作者產生共鳴的關鍵。』文字的使用,若過於艱澀,仰或太過簡陋,是比較難引起讀者的賞識。 但,詩因其體裁的特性,簡鍊的文字,往往容易成就文字的聚焦,精鍊簡樸的文字組合,調配上適當音韻很容易就博取讀者的心緒,引發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甚而經由意象的投射,讓讀者對作品產生移情作用,進而認同作者的理念。 國畫講究『氣韻生動』,現代詩未嘗不是。所以,相對於以文字來營造意象,我認為應更注重文字的音樂性,藉由文字與音韻的層次,來達到言外之意,絃外之音的意象,讓讀者在自我心中,自己營造一個能感動自己的場景。
寫詩難,寫詩評更難;要揣度作者的思緒、評估作者的能力,還要注意暗喻和出典。說到好處,易流吹捧拍馬之嫌;談到痛點,又多挑剔輕慢之隙。 拜讀瑰寶大作,深感不可思議。殘章敗簡,一經高人點評,馬上活靈活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若作壁上觀,仿彿名篇佳作,會令人心醉神馳。 然,以自我而言;詩以言志,舒發的是久醞胸肺的塊纍,是讓人不吐不快的思緒,至於所謂的佈局,篇章;在行文之時,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只是發於不可不發,止於不得不止而已。成篇之後,意興淋漓之時猝然收筆;總要等到幾天後,思緒沈澱,遺醞猶殷時才會下筆刪節,若曠時日久,就只能修飾音韻,否則就成殘章斷簡了! 今日聆君一席話,體會了前人「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的慨嘆,雖然感到心虛,但也著實稍稍虛榮一下,謹向瑰寶致意,希望瑰寶能一本文學的初衷,不懈的創作,以饗城邦的饕客~~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