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斜塔的落體實驗 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在十六世紀時如日中天,人人都奉為經典,沒有人提出任何的懷疑。而亞里斯多德關於「自由落體」的學說是:「物體自高處自由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十磅重的物體,下墜的速度會比一磅重的物體快十倍。這個學說表面上看來,似乎很合理,而且人人也都相信以亞里斯多德的智慧是不可能犯錯的。但是有一個人發現了這個理論錯了,他決定用公開實驗的方式來印證他的發現。 他在 比薩斜塔的各樓層安排了實驗者,讓他們分別把一對大小不等的重物自由落下。「砰!」的一聲,重一磅和重十磅的鐵球同時接觸到地面,圍觀的群眾中出現了不小的騷動,雖然實驗證明了一切,現場也有許多教授、學者目睹了這個實驗,但是沒有掌聲、也沒有歡呼,因為在當時保守而固執的學風下,很多人不承認:被羅馬教會封為「聖人」的亞里斯多德的理論竟然會出現錯誤。 這個人沒有和現場的人作太多的爭辯,不過他卻堅持用這種「實驗科學」的態度,面對未來的人生道路。他就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 —伽利略,那年他只有26歲。 求學之路 西元 1564年伽利略誕生在義大利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裡,這一年距離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去世已有21年,距離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誕生尚有78年。伽利略的父親—文森西奧‧伽利萊,是一位音樂家,對於數學、拉丁文、希臘文也有很高的造詣,可是這些學問都沒有讓他為家庭帶來財富,反而是後來經商從事羊毛的買賣才改善家境困窘的局面。正因為這樣,父親決心不讓伽利略成為一個音樂家或數學家,因為這兩項職業在義大利是不太容易生活的;在父親的刻意引導下,18歲的伽利略進入比薩大學習醫。 在比薩大學裡,伽利略經常對教授們陳腐以及無實證基礎的理論加以質疑,教授們也對這位愛爭吵的學生貼上一個「 怪物」、「壞學生」的標記,不過伽利略除了專業的科目之外,還是依照學校的規定,大量的研讀了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因為13世紀末,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和教會的神學權威結合在一起,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亞里斯多德被視為「聖人」、「眾人之師」,他的理論被視為「絕對真理」,不容否定和懷疑。 這個時期的伽利略雖然會質疑某些陳腐的觀念,並獨立思考,但並不具備實證科學的基礎知識,一直到他遇到他生命中的導師 —李奇。李奇是托斯卡納公國(當時比薩城的統治者)的宮廷教師,伽利略在偶然的機會中聽到李奇的數學講課,從此對算術、幾何學著迷不已,因為數學是富於邏輯性的科學,沒有因為就沒有所以;沒有證明就沒有結論,而李奇也知道伽利略在數學方面的天分,因此也頃囊相授。伽利略很快掌握了數學這項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為日後研究奠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他也養成不會輕易接受任何僅憑推想,而沒有經過證明的理論。 比薩大教堂的吊燈 在醫學院求學的伽利略,有一天在比薩大教堂作禱告,突然發現教堂天花板的吊燈在擺動,他凝視這盞左右擺動的吊燈,右手指按住左腕的 脈博,心裏默默的計算燈火擺動的次數,他發現它們之間有固定的關係,於是伽利略進一步實驗研究單擺的性質,結果發現單擺的長度改變,擺動的週期就不一樣;但是擺錘的重量、擺幅的大小和擺動的週期無關,這就是「擺錘等時性原理」。這發現在當時是一項創舉,那時伽利略還不滿20歲。後來,伽利略再利用擺的原理,製作了一種儀器「計脈器」,可以用來測病人的脈搏次數,日後又有另一位科學家—海更斯根據這個定律,發明了時鐘。 由於有了這樣的發明,以及對數學、物理學的濃厚興趣,因此,大部分的時間,他專心研究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理論,便逐漸荒廢醫學課業,成績相當差,他的父親知道後非常憤怒,不再供給他求學的費用,伽利略只好中途輟學,離開比薩大學。 回到比薩大學任教 儘管伽利略醫學院沒畢業,但是由於他的發明、發現,以及他回鄉後又發表了兩篇論文:一篇是關於自己發明的比重秤;一篇是關於固體的重心。這兩篇論文的評價相當高,加上恩師李奇的大力推薦,終於讓他謀得一份工作,就是回到母校比薩大學擔任 數學教授。「比薩斜塔的實驗」正是他在比薩大學擔任教授時的有名實驗。這個實驗完沒多久,伽利略又向亞里斯多德的另一項理論挑戰,經由實驗他推翻了亞里斯多得所謂「物體運動是因外力作用,沒有外力,物體就會靜止下來;作用力越大,物體運動速度越快」的說法,伽利略指出:運動不需外力來維持,如果沒有外力作用,該物體將永遠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後來牛頓根據這一理論基礎總結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 | 帕多瓦大學的研究 1592年,伽利略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北義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國,帕多瓦大學擔任數學教授。帕多瓦大學是個自由思想氣氛濃厚的大學,伽利略喜愛實證的研究精神,在這裡得到充分的發揮。 他主要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拋體運動,並整理出運動三大公式,這些都成為後來研究物體運動的基礎。 伽利略也根據熱漲冷縮的原理,發明了溫度計,他用一支玻璃管,裡面注滿了水,隨著氣溫的變化,水位會上升下降。現代的水銀溫度計是托里切利所發明,和當時伽利略的發明已經大不相同,不過基本的構造和運用的原理,還是得歸功於伽利略的發明巧思。而且托里切利也是伽利略的學生喔!此外伽利略還經常接受委託,研究有關軍事、機械、玻璃等工程上的技術問題。 由於這些驚人的研究成果,吸引了眾多的學生從歐洲各地來聽他講課,人數有時竟超過上千人,教室越換愈大,最後乾脆利用戶外的空地講課,這時的伽利略已經成為當時歐洲相當有名聲的科學家。 | 伽利略式的測溫器 |
改良望遠鏡 西元1608年,有一位荷蘭的光學家,無意之中將兩張玻璃片組合起來,竟能將遠處的景物,看得好像就在眼前一樣。這項驚人的發現,立刻吸引了伽利略的注意。根據他的推想,望遠鏡的兩個透鏡必須一個是凸透鏡,一個是凹透鏡。於是,他成功的製造了一個能放大兩三倍的望遠鏡。之後,伽利略又不斷改進,最後竟然製造出一架可以放大20倍的 | | |
伽利略式望遠鏡 |
望遠鏡。他送了一架給威尼斯的市議會,市議會對他的成就非常驚奇,不得不對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刮目相看,立刻決議增加他的薪水,並且聘他為帕多瓦大學的終身教授,這是許多教授夢寐以求的身份。 以往人們對天空有了疑問只能請教權威或書本,因為沒有工具可以直接觀察星空。伽利略大概沒想到吧!他對望遠鏡的改良,直接影響了人類 天文學的發展,但是也幾乎為他惹來殺身之禍。 觀察星空、解開奧秘 在一個晴朗的夜裏,伽利略用望遠鏡去觀察月亮。那個時候,人們依照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及聖經的教義,認為月亮是完美無缺的,而表面是完全光滑的銀白色。可是伽利略透過改良的望遠鏡,發現月亮和地球一樣,有高山也有深谷,既不平滑,也不光潔;他又用這架望遠鏡去看銀河,發現銀河也是由無數的小星球組合而成,根本不是什麼「 霧氣」。 1610年1月,他把望遠鏡指向木星,發現木星有四個衛星,就像是地球的衛星—月亮一樣。可是這一連串的發現,並沒有贏得其他教授們的相信,他們不願意去看伽利略製成的望遠鏡,總以為那根管子裏頭,一定藏有「魔術」。總而言之只要是和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不同,便是斜門歪道。 在伽利略用望遠鏡指向天空的一百年前,哥白尼教士便曾指出:假如肉眼銳利的話,可以看得見金星也跟月亮一樣有盈虧,伽利略用望遠鏡證實了哥白尼的見解是正確的 —顯然金星是繞著太陽轉的,而不是繞著地球轉的。 伽利略又用望遠鏡去觀測太陽,這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怪事。更奇怪的是他居然看見太陽的表面有黑點,而且這些黑點不停的在移動、在改變,漸漸的又消失了。這發現擊碎了天體是完美的臆測,而且證明太陽本身在旋轉。 著書立言、挑戰權威 有了這些大發現,伽利略開始把發現寫下來。在 1610年出版的《星際使者》和1612年出版的《關於太陽黑子的信札》,都成了當時歐洲天文界轟動的著作,內容也是當代天文學的大突破。他否定了亞里斯多得「天體是完美無缺」的觀念、並推翻古代學者托勒密的「地球是宇宙中心」(天動說)的理論,並推崇哥白尼的學說(地動說)。論文發表後立即引來教會和守舊派人士的反感和攻擊。教會為了鞏固權威於1616年宣布:「哥白尼學說為異端,地動說違背聖經教義,不得任意傳授與公開談論」。伽利略鑑於以前有位學者—布魯諾,因為主張哥白尼的學說而被活活燒死,因此也就停止宣揚他的想法。 1622年伽利略的好朋友—烏魯班八世即位,成為羅馬新教皇。伽利略心想機會來了,於是他開始撰寫《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宇宙論的對話》,這本書在1632年出版,表面上是以對話的形式,來解說兩種宇宙論的觀點,實際上則是宣揚哥白尼的地動說。這書完成的隔年,伽利略就被押到羅馬宗教法庭總部,並被指控為「反對教皇、宣傳異端」的罪名,可憐的伽利略在布魯諾被燒死的陰影、和不堪身心折磨的情況下,終於口頭上承認自己學說的錯誤,並接受無限期在家監禁的處罰,直到教會滿意為止。 伽利略精神不死 儘管遭到軟禁,伽利略研究的精神依然旺盛,他在家開始撰寫《新科學對話》這本書,書中將自己年輕時的研究詳細寫下,成為後世研究科學的寶典,這時他已經是 74歲的老人了,雙眼也完全失明。 1642年伽利略永遠閉上眼睛,離開人世。但是同一年,牛頓在英國誕生,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如此偉大的成就。而伽利略就是這巨人的其中之一。 1984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六世公開發表談話,承認當年教會迫害伽利略的行為是錯誤的,伽利略長達300年的冤屈終於獲得洗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