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虎媽交鋒上海貓爸
2011/06/24 05:24:09瀏覽513|回應0|推薦2

  ▲華裔“虎媽”蔡美兒和兩個女兒在一起。中新社

  在美國遭到強烈非議的“虎媽式教育”在中國也受到同樣的質疑。有“虎媽”之稱的耶魯大學法學院華裔教授蔡美兒22日在上海做了以“‘虎媽’教育的中國式解讀”為題的演講。與會的上海“貓爸”常智韜則與“虎媽”唱起“對台戲”,認為“別什麼都替孩子做決定”。

  【僑報綜合報道】 “虎媽” 與“貓爸”的教育觀念大相徑庭。“貓爸”常智韜的女兒常帥跳了12年舞,經常因為出訪或演出而翹課,但在七寶中學名列前茅,2010年還被哈佛大學錄取。在他看來,教育也可以很溫柔,踩着輕鬆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這也是他被稱作“貓爸”的原因之一。

  綜合中新社、上海《新聞晨報》報道,22日的這場對話聚焦幾個問題:第一,在教育追求個性化的背景下,中式教育模式有何問題;第二,採用西式教育對現在的中國孩子有沒有實際意義;第三,“虎媽”與“貓爸”採用不同形式同樣培養出精英孩子,對華語世界的父母而言有何借鑒作用。

  虎媽蔡美兒:幼時嚴教育,長大放手

  “虎媽”蔡美兒再演講中講述了教育兩個女兒的故事,分享了自己獨到的教育心得,讓在場觀衆近距離接觸到了一個真實、完整、個性十足的“虎媽”。

  面對中國教育和中國家長,蔡美兒說,如果她生活在中國,可能就不會用如此嚴厲的教育方式,因為中國的學校、老師對學生非常嚴格,家長如果再嚴格,孩子玩的時間就太少了。

  “虎媽”說,“我相信‘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我的父母是非常勤奮和努力的華裔,我和我的姐妹也很努力,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懈怠。”“虎媽”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她更加嚴格,也正因為如此,她和三妹成為哈佛的博士,二妹成了耶魯的博士。

  正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形成了蔡美兒的“中式教育”理念。蔡美兒說,“在孩子小時候,我希望可以幫助她們挖掘潛能,讓她們不要輕易放棄。等她們長大了,我就可以放手讓她們自由選擇了”。她相信優異的表現可以讓女兒獲得自信,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貓爸常智韜:別什麼都替孩子決定

  “貓爸”則告誡在場的父母和準父母:不要以為孩子不成熟,總替孩子做決定。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培養孩子獨立生存能力,培養孩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律能力。這些“都不是單靠嚴苛能做到的”。

  “我女兒很反對我接受採訪,因為她覺得進哈佛的每一個學生都很優秀,沒必要宣傳她。”常智韜說,他女兒現在也只是取得了一個階段性的成果,並沒有太多可誇耀的,所以更希望和家長分享一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的心路歷程。

  常智韜給家長的建議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需要用心思考如何讓這些特點充分發揮。他開玩笑說,如果“虎媽”早點意識到小女兒露露真正喜歡的是網球,說不定露露以後可以和李娜對打了。

  中國媽媽也質疑“虎媽”

  上海的演講吸引了很多的聽衆,現場預計有四五百人,90%都是女性觀衆,男性寥寥無幾。

  主持人現場的測試顯示,現場有20-30名觀衆支持“虎媽”的教育方式,有45-50人反對,其余觀衆都是來“學習”的。家住浦東的錢小姐特意調休一天,一大早趕到會場,“我不贊同‘虎媽’的教育方式。我女兒今年5歲,可現在真的不知道如何教育為好。太嚴厲了,怕孩子承受不起,現在自殺的孩子太多了;太寬鬆了,怕耽誤了孩子,我承擔不起。”錢小姐說,她抱着學習的態度來聽“虎媽”的演講,看看是否對自己有所啓發。

  不過,“虎媽”和“貓爸”均認同,父母們最明智的策略,應當是把握孩子性格特徵,因材施教,讓孩子在一定尺度範圍內自由成長(From 僑報)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yuen&aid=535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