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9 07:20:39瀏覽528|回應0|推薦4 | |
聶建中 一張嘴兩條腿,走遍天下無難事”,這是我長久以來走訪世界的旅遊法寶,它克服地圖的局限,除怯陌生的障礙,使我所向無懼,永不迷途。 這回我二度走訪“馬來西亞”,除了首都吉隆坡外,我們順道遊歷了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古城—“麻六甲”。陌生國度裡,沒有完整的路線地圖,全然憑藉勤問的功夫,讓我們走得順暢、游得盡興。 “問”是人的天生本能,它由口出,但自心始,當心中存有疑惑,透過口語的表達,便成了“發問”。或許有人覺得發問問題,是一個不足一提的小事情,但我認為它重要到足以左右一個人一生成敗命運的關鍵。 愛迪生傳記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愛迪生凡事都問“為什麼”的軼聞,而他的好奇原動力,成就了他成為造福世人的發明家。 我也是一位勤愛發問的好奇寶寶,猶記得國中時期,我的好奇發問個性,讓好多老師傷透腦筋,兩位影響我至深的國中老師—陳益明與於天祐老師,則多次感動於我的極其好問,經常要求其他同學於課中提問。如今任教職的我,發現訓練學生發問的確是一個讓學生最為受惠,效用極為實際的教學方式。同樣的,課中勤問與課後追問,凡事尋根問底的我,於台中一中的就學時期,省卻了所有參考書及補習費用,一樣讓我輕鬆解掉書中之惑。 虛心勤問,又稱為“請教”,宜善用之。唯會發現學習效力最快速的,通常發生在下對上的學習過程中,因為下對上的一切勤問都被視為自然而有理。至於同輩間常因面子問題而怯於請教,上對下總因尊嚴因素而恥於下問,這兩種情況顯然是學問過程中的一大障礙,宜規避之。 從求學問的角度而言,好學與勤問著實是分不開的。學問,學而問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問題將會是最大的問題。單靠學習,將一知半解,善於勤問,真解必得,因此,好學而不勤問者,非真好學矣。另外,學習是封閉的、勤問則是開放的,關於求學的態度,西方學生總在課堂中,勤問敢問,因此顯得積極懂事;而東方學生則多羞澀,因此多消極閉塞。 生活及工作中的“溝通”模式,一如學問的過程,雙向勤問,則父母與子女,在家庭裡情誼增進;主管與下屬,在企業中糾紛化解;商家與顧客,在交易中賓主盡歡。 創造與發明,亦來自“勤問”的過程。東方人善於模仿,因為他們盲目地學習他人已實現的成就及成功商品,因此,模仿只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創造與發明,則是對事與物產生疑問好奇的結晶。因此,想要造就自我風格與品牌,對那些已實現的成就及成功商品,應多些疑問,超越複製模式,進而突破創新。 勤問的好處有太多,它不需成本、它能求得精解、它可避免判斷錯誤、它最為省時有效率、它更能突破人的知識局限而擴展新知、甚至拉近問題雙方距離使情誼大增。既然如此,何不多問?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