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07 21:43:36瀏覽352|回應0|推薦5 | |
編譯易起宇/世界新聞網 東奧官方宣稱,舉辦2020奧運的成本為154億美元,在牛津大學的研究中名列史上最貴奧運。 美聯社 2020東京奧運8日閉幕,比賽結果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多數人肯定都帶著滿滿回憶,踏上歸途。留下來的,便是主辦方準備要面對的檢討聲。這次奧運官方聲稱成本為154億美元,在牛津大學的研究中排名史上最貴,但究竟對日本來說,舉辦這場奧運真的只有賠本的份? 美聯社報導,據日本政府的審計人員表示,這次東奧的實際開銷可能是官方數據的兩倍,扣掉國際奧委會(IOC)與廠商贊助等的67億美元經費外,其餘資金都將來自日本人的納稅錢。 據牛津大學一項對奧運費用的研究,自1960年來,所有奧運平均超支172%,而這次東奧的超支率將為111%或244%,取決於選擇哪些費用計入成本。 這項研究的作者佛萊夫伯格表示,2014年的索契冬奧常被認為是最貴的一場奧運,成本高達510億美元,2008年的北京奧運也常被點名花費超過400億美元,「但上述數字可能包含更廣泛的基礎建設成本,例如道路、鐵路、機場、飯店等,而我們並沒有把這些項目計算在內」。 佛萊夫伯格說:「IOC和主辦城市對追蹤成本向來不感興趣,因為細究之後往往會發現超支,這只會讓自己尷尬。」佛萊夫伯格還說,如果IOC能多買點單,而不是都要主辦城市出錢,成本將會降低。 報導也說,這次東奧的最大贏家,似乎正是總部位在瑞士的IOC,因為IOC透過這次奧運,確保了30億至40億美元的轉播權收入,就算並未開放觀眾入場觀賽。IOC本質上就是一家運動和娛樂企業,近75%收入來自出售轉播權,18%來自贊助商。 IOC之所以會推動舉辦奧運,部分原因是所謂「主辦城市協定」(Host City Agreement)中的部分條款有利於IOC,而非主辦國日本。 那麼東京還有其他城市為何仍想主辦奧運?德國運動經濟學家梅尼格表示,奧運對經濟幾乎沒有提振效果,但也非一無是處,包括讓主辦國選手容易得牌的主場優勢、讓該國民眾享有新的體育設施、提高國際意識,以及對都市再造的決策可加速進行。日本這次確實得到了有史以來最多金牌和獎牌。 1988年奧運會賽艇金牌得主梅尼格,經常把奧運會比喻成替朋友舉辦一場盛宴,瘋狂灑幣,然後希望賓主盡歡、永遠記得那一刻。 這次奧運的大贏家還包括建設公司和承包商。東京這次新建八座場館,最貴的兩座是耗資14.3億美元的國立競技場和5.2億美元的水上運動中心。不過接下來兩屆奧運的主辦城市-2024年的巴黎和2028年的洛杉磯,都已表示不會蓋那麼多新場館。 雖然東京可能因為新冠疫情和無觀眾比賽而蒙受損失,但這些衝擊也只是短期的;對經濟規模達5兆美元的日本來說,這些損失也算不上什麼。 另一篇有關奧運成本的研究也指出,投資奧運具有風險,只有少數人能從中受益。該研究表示:「主辦奧運的目標,應該是讓舉辦費用能和一般公民分享到的利益相匹配,因為他們等於透過稅金提供了活動資金。」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