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失業vs創業
2010/03/24 16:42:59瀏覽433|回應0|推薦9

春節將至,以往大家都會利用年假出國旅遊,或領到年終獎金大肆採購一番;今年假雖長,卻很無奈。因為過完年,有些人會失業、有些人要休無薪假、還有些公司雖然尚未傳出裁員減薪訊息;但員工還是剉咧等。某就業情報董事長針對2009年就業市場做了七項預估。

1、「633」恐成「855」:即失業率逼近8﹪、企業裁員至少5﹪、個人實質薪資至少縮水5﹪。
2、就業市場停滯,網路求職泡沫化。
3、企業全面節流,裁員減薪成常態。
4、百業蕭條、創業風險升高。
5、兩岸高階人才需求急凍,「台流」進退維谷。
6、開放陸客來台,就業效應難樂觀。
7、高科技及金融職缺空洞化。

在百業蕭條、裁員減薪成常態的情形下,上班族失業的機率很大。問題是萬一失業了,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想要再找工作可能就很困難了。許多人於是興起了「自行創業」的念頭,到底自己是不適合自行創業,不妨趁著即將到來的長假仔細評估一番。根據青創會統計,國內初次創業者有85﹪是以失敗收場。換句話說只有15﹪創業著,初次創業能成功,失敗率不可謂不高。能夠創業成功,真的要有無比的毅力與決心。據說郭台銘當初之所以會將鴻海總部設在土城,就是計畫萬一因違反票據法坐牢,員工前來土城看守所問問題方便些。

名企業主不只要懂產品、會經營、善管理、還要有調度資金的本事,此外業務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據統計國內一千多家上市公司,負責人有六成以上是以業務起家,總之創業者必須集十八般武藝於一身才行。有心要創業者,一定要捫心自問有沒有打死不退的勇氣,能不能承受無比壓力,願不願全時投入工作。關於創業我最為推薦的方法其實是「公司內創業」。我的一位學妹,在一家進口肉品公司工作好些年了,公司業務也一直很穩定。

由於老闆的年齡逐漸老去,家人又多移民國外,出現了無人接手的問題。學妹平時工作賣力,很受老闆賞識,趁著歲末年終,老闆把學妹找到辦公室,將財務報表攤在桌上,問學妹願不願意接手這家會賺錢的公司,由於學妹自己就在公司任職,十分清楚公司營業狀況,於是表明願意接手。老闆看著自己的事業有了接班人,浮現滿足的笑意,便將公司以極低的價錢讓渡與學妹。就這樣學妹成了企業主,事業幾乎沒有空窗期,就順利繼續營業,這是我見到最成功的企業內創業的案例。

再談談替我經銷「錢不多更要投資」這本書籍的經銷商,旭昇圖書公司的總經理郭榮華先生。郭總說他是南部鄉下長大的小孩,當年赤手空拳到台北來打拼,在沒有人脈的情形下有幸進入「洪健全基金會」轄下的出版部門工作。工作了幾年之後,郭總有意自行創業,想成立「圖書公司」負責書籍經銷業務,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洪董事長之後,董事長很鼓勵年輕人自行創業,便很阿沙力的表示,願意將公司所出版的書籍交予郭總經銷。郭總的公司等於一成立就有一個強大的客戶,為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創業基石,靠著「老東家」的支持,郭總的創業之路,異常順利,這也是一個十拿九穩的創業案例。

有些人對創業想得太樂觀,以為公司開了,業務自動上門,錢會自己滾進來。 其實,經營事業需要學習,創業後更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浮現,別的暫且不表,單就資金一事,許多創業者在公司裝潢好開始營業時,資金便已用罄。萬一無法調度,三、五個月後就會因週轉不靈而倒閉;更別提「關關難過、關關過」了。有人說:最不景氣時也有賺錢的行業;景氣中也不乏倒店者。這種說法並沒有錯, 如果本身具有創業因子,當然樂見其成。 如果是因為失業,找不到工作才倉卒創業的,風險極高。整體來說2010年,百業蕭條,創業風險升高,建議有心創業者,最好思之再三。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590417&aid=388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