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5 15:25:45瀏覽682|回應0|推薦1 | |
1949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中古義雄博士開始研究皮膚電阻與病狀之關係,當時他認為以患有腎臟病水腫的病人,其皮膚電阻應該比較小(容易通電),但在實驗的過程卻發現其電阻與一般人並無差異而覺得意外。經過詳細的全身檢查,他發現從咽喉一直至乳腺內側通過腹部,再經過腿部內側直到腳底,排列著一條特別容易通過電流的反應點,於是特別選定十位腎炎患者再次實驗測定,得到的結果也大致相同。經由這樣的結果,中古義雄博士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腎炎的患者透過這種探測方式都會出現這種特定的反應點排列,那麼其他內臟疾病患者不知會是什麼樣的情形?這個疑問,讓中古博士再次選擇患有肝病、肺病、胃病等 …各種臟器疾病的患者來研究其探測的皮膚電阻與反應特性。 結果發現到,各種內臟疾病的患者都會出現特定的皮膚電阻反應模式,基於這些排列上容易通電的反應點,中古義雄 博士把它取名為(皮膚通電良導點)簡稱為(良導點),也就是透過這些點能容易讓電流通過之意。 中古義雄 博士 將這些排列規則的良導點取名叫做(皮膚通電良導絡)簡稱(良導絡)。 因此、【良導絡就是皮膚上容易導電的特定排列點】。 這些經過繁複檢測所得到的【良導點】與中國針灸學上的經穴部位大致上是一致的。 並且;經絡的排列形狀與【良導絡】的排列形狀也幾乎是一樣的,經由這樣的發現,開啟了中古義雄博士研究、並開創良導絡學說的動機,也就是目前所有良導絡探測儀器的理論來源與應用基礎。 |
|
( 在地生活|亞洲 ) |